摘要:董昭的計策是這樣的:先饋贈厚禮給楊奉結其心,然後藉口洛陽無糧,把皇帝轉移到魯陽改善生活質量,最後神不知鬼不覺把皇帝從魯陽偷渡到曹操的地盤許縣。此時的董昭是漢獻帝的隨身顧問,他看出曹操雄才大略,當今天下只有曹操才能匡扶漢室,便有意讓曹操順利進入洛陽迎接皇帝。

節選自《三國那些事兒》第二十章:歸宿(下)

作者:藍水飛舟

曹操接受了荀彧的建議,做出了他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的抉擇——迎接漢獻帝,把皇帝的家搬到自己的地盤。

這個正確的抉擇,讓曹操在之後的創業歲月裏,牢牢的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動權。

皇帝搬家

漢獻帝剛到洛陽沒有幾天,又面臨着要再一次背井離鄉。每一次的搬家,都有一種淡淡的憂傷。

漢獻帝劉協對洛陽既有憂傷之感,也有眷戀之情。


我從洛陽被董卓搬到長安,又從長安逃回了洛陽,現在我又要被曹操從洛陽搬到別處,但別處一定就比洛陽好嗎?

漢獻帝劉協望着洛陽的一草一木,滿眼淚花。

故都洛陽雖然破敗,雖然這裏沒有24小時的熱水,但它畢竟是自己的家。

自己的童年是在這裏度過的,自己熟悉這裏所有的一切,洛陽的樓臺亭閣多少次入夢來!

宮女奶媽們經常帶着幼年的自己在這裏玩耍,洛陽就是自己童年的美好記憶,也是自己顛沛流離的開始之地。

但不管如何,自己對洛陽的感情是很深的。

父親漢靈帝的墳墓在這裏,母親王美人的墳墓在這裏,自己的列祖列宗的宗廟也在這裏。

這裏確實是自己從小長大的故鄉,一時說再見,戀戀捨不得!

掩淚別洛陽,飄搖將遠行。前途漫漫,家在何處?

背井離鄉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後朕在何處?抬頭看,曉風殘月。

此去茫茫,朕夜來幽夢忽還鄉。便縱有千種傷情,更與何人說?

漢獻帝劉協就像一個在異國他鄉的流浪難民,不斷的搬家。今天在這裏露宿幾天,明天又要去別處找住處了。

孔夫子搬家盡是書,漢獻帝搬家盡是淚!

但漢獻帝劉協並不知道,在他搬家的這件事上,有很多人在忙碌着策劃,進行着一場精彩的博弈。

計策與陰謀

曹操派他的堂弟曹洪帶着迎駕部隊向洛陽進發,但想不到董承等人守住通往洛陽的各路關口,據險抗拒外來兵馬。

曹洪一時無法進入洛陽覲見皇帝,曹操的迎天子計劃受阻了。

就在曹操很鬱悶的時候,有一個人主動出來幫他解決了這個很頭疼的難題。這個人的名字叫做董昭

此時的董昭是漢獻帝的隨身顧問,他看出曹操雄才大略,當今天下只有曹操才能匡扶漢室,便有意讓曹操順利進入洛陽迎接皇帝。


於是董昭以曹操的名義寫信給楊奉說:

我對楊將軍早已聞名,傾慕您的大義,所以推心置腹,赤誠相見。

現在將軍您將天子從艱難中解救出來,歸還舊都,輔佐天子的功勞,當代沒有人能和您相比,是多麼的美善啊!

現今羣兇擾亂中原,四海不得安寧,天子朝廷至尊至重,我們的責任就在於維護和輔佐;必須依靠衆位賢士來重建王朝秩序,這委實不是一個人能夠獨力建立的。

心腹與四肢相互依賴,互爲支持,缺一不可。將軍您應當作爲京城內的主要力量,我作外部的援軍。

現在我有軍糧,您有軍隊,互通有無,足以互相接濟,同生死,共患難。

信中大大的吹捧了楊奉一把,把他誇到天上去。

楊奉看完信後十分高興,對部下衆將說道:“兗州的軍隊駐紮許縣,近在眼前,他們有兵有糧,國家應當依靠仰仗他們。”同意了曹操來洛陽覲見皇帝。

就這樣,董昭忽悠了楊奉,爲曹操迎奉天子鋪平了道路。

而此時,韓暹矜功自伐,自以爲自己的功勞最大,把別人都不放在眼裏。

董承當然不爽了,暗罵道:你韓暹就是一個土匪頭子,機緣巧合之下你纔有機會護送皇帝回故都洛陽,你憑什麼矜功專恣?

漸漸的董承與韓暹不和了,相互間意見對立,又鬧起了矛盾。

董承覺得自己可能不是韓暹的對手,但有一個人可以修理韓暹這個土匪頭子。這個人就是曹操。

於是董承決定放曹操進來洛陽,把韓暹趕走。

爲了各自的利益,楊奉和董承這兩尊大神一致同意放行曹洪入京都,就這樣,曹操進洛陽的障礙一一掃除,得以順利進洛陽覲見漢獻帝。

韓暹看見情形不對頭了,驚懼感襲上心頭,趕緊捲起包袱跑路,滾出了洛陽,單騎投奔屯兵於梁縣的楊奉,在楊奉那裏謀一份差事幹。

曹操順利到達洛陽朝見漢獻帝,帶來了慰問和禮物。

形同叫花子般的皇帝很感動,授予曹操節鉞,錄尚書事,即是賦予了內外指揮權和最高行政權。

曹操見到董昭後,非常感謝他的幫助,二人肩並肩坐在一起。

曹操問道:“現在我來洛陽,應當採取什麼計策行事?”


董昭分析道:

曹將軍起義兵,誅殺暴亂之徒,入京朝拜天子,輔佐王室,這是可以媲美春秋諸侯五霸的功績。

現在洛陽的各個將領,人心各異,每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盤,未必肯服從您。

現今您留在洛陽匡弼皇帝,情勢對您不利,只有轉移聖駕到許縣,才能對您有利。

當然朝廷流亡遷徒之後剛剛回到故都洛陽,無論遠近都在企望,希翼儘早安定下來。現在又一次遷移聖駕,自然不能讓衆人滿意。

做這件非同尋常的大事,就要有魄力,有超越常規的舉措,您想一想吧,怎樣做對自己利多弊少。

董昭這話意思再明顯不過,就是叫曹操儘早把朝廷遷到許縣。

許縣是曹操的地盤,距離他的老巢兗州不算太遠。曹操早上可以在兗州喫早餐,喫完騎上快馬上班,下午就可以到達了許縣了。

可以說,許縣就在曹操兗州辦公室的眼皮下,發生什麼事情朝發夕到。

遷都許縣,皇帝就會牢牢掌控在曹操的手裏。

曹操有點擔憂的說道:“先生所說的正是我的本意。但楊奉能同意我把皇帝搬到我的勢力範圍嗎?楊奉離得很近,就在梁縣,聽說他的部隊精良,怎麼樣做才能讓他不成爲我的隱患?”


董昭笑着說:

楊奉缺少袒護援助,您應該時常派遣使者送上優厚的禮物,答謝他的好意,以便安定他的心意。

等他放鬆警惕之時,您就說‘洛陽缺乏柴米油鹽醬醋茶,我做爲臣子想改善皇帝的生活質量,請將皇帝暫時移至魯陽,魯陽離許縣很近,轉相運輸生活物品非常容易,就可以不爲生活物品嚴重缺乏而憂慮了’。

楊奉有勇無謀,等到雙方使者有了往來,我們在楊奉鬆懈之時,偷偷的把皇帝搬到許縣去。

這樣做神不知鬼不覺,楊奉這樣的大老粗一定不會懷疑我們的計策!

董昭的計策是這樣的:先饋贈厚禮給楊奉結其心,然後藉口洛陽無糧,把皇帝轉移到魯陽改善生活質量,最後神不知鬼不覺把皇帝從魯陽偷渡到曹操的地盤許縣。

這其實就是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

楊奉聽見曹操建議將漢獻帝轉移到魯陽改善生活質量,覺得魯陽距離自己的駐地梁縣也不算遠,不加思考就滿口同意了。

就這樣,曹操依計而行,用明顯的行動迷惑楊奉,使他產生錯覺,從而不費吹灰之力,成功把漢獻帝搬家到了許縣。

曹操能順利擄走漢獻帝,董昭功不可沒。

陳壽在《三國志》中說: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後來胡三省也評價他說:昭人品不足稱,其謀略妙,不下二荀。

這麼看來,他應該和荀彧、郭嘉齊名纔對啊,怎麼後世對他的流傳卻甚少,也許是因爲人品的短板所致吧。

在許縣,漢獻帝劉協將在之後的幾十年中,親眼所見無數的刀光劍影,無數的陰謀詭計,無數的你死我活。許縣,就是漢獻帝劉協的歷史歸宿!

等到曹操把漢獻帝搬家到了許縣後,楊奉才反應過來,明白了曹操的真正意圖,這是一個不可告人的陰謀。

但這個時候說什麼都遲了。

上當後的楊奉,怒火沖天,帶着部隊氣勢洶洶的找曹操算賬。

這種有勇無謀的大老粗,當然不是曹操的對手。曹操一邊派部隊攻打楊奉,一邊派精兵出其不意攻破他梁縣的軍營。

戰鬥過程無須大費筆墨去描述了,直接說結果吧。

被曹操抄了老窩的楊奉,潰不成軍,失去立足之地,楊奉與韓暹在進退維艱的情況下,只好帶着殘兵敗將向東投奔袁術。

所以說決定事情成敗的關鍵,是一開始就要三思而後行,而不是等到生米已煮成熟飯時,再去做無用之功。

被歷史拋棄的楊奉與韓暹,他們的歷史使命在這裏差不多就要結束了。

悲哉!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人被淘汰,無數人被埋沒,只有一小撮人才能在殘酷的鬥爭中存留下來,笑到最後,成爲最後的王者。

大浪淘沙沉者爲金,風捲殘雲勝者爲王!

淘盡渣滓,留下英雄,歷史的規律的確如此!

請看下回:厲害的孫策

上一章:第二十章:歸宿(上)


《三國那些事兒》陸續更新中……


完整版更新於:公衆號【三國故事】的「三國那些事」 專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