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两人的结合并没有爱情,可是在七年的生活中,亲人的情愫已经慢慢产生,所以在妻子去世后,顾颉刚非常的悲痛,他的好友王伯祥不愿看顾颉刚如此的沉沦,就主动给他介绍了一位女学生,她叫殷履安,品行良好,为人知书达理,没过多久他们便结婚了。两人结婚后,日子也是平平淡淡,顾颉刚对这段婚姻还是很有责任感的,妻子没有文化他就会教授妻子一些知识,小日子也算是过的不错,两个人还孕育了两个女儿。

很多人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有的人认为婚姻可以建立在没有爱情的基础上,因为婚姻就是柴米油盐的生活,也有的人认为必须要有爱情才能存在婚姻。这两种观点都一直有人信服,尤其是在中国早期,因为思想还没那么开放,所以很多婚姻都是建立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上,根本没有爱情一说,就像民国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巴金,胡适等文人,他们坚信婚姻是责任,如果能和爱情相结合,那么必然是上选,可如果恰好那么不幸,也必须将婚姻进行到底。

但其中也不乏向往爱情的,认为爱情才是婚姻的主导,奉行这一观点的人就有徐志摩,郁达夫等人,他们可以为了自己的爱情而抛弃婚姻。但也有一个人是不同于这些的存在,他的一生有三个妻子,他不爱她们,却也没有抛弃她们任何一个,她真正爱的那个人,终生未嫁。他就是顾颉刚。

妻子去世不到20天,他写万字情书表白女学生,却惨遭拒绝

顾颉刚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顾颉刚于1893年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个读书世家,所以从小他就很喜欢文学,因为是家中单传,所以家里人也想让他早早的结婚生子延续香火,所以在他13岁的那年就给他订了一门亲事,女方的名字叫做吴征兰。

在订婚的那一刻,他都不知道自己的妻子长什么样子,读过许多书的顾颉刚对这门婚事非常的不满可是因为是家里人定下来的所以他也不敢反对些什么,就这样在他17岁的时候他就和这个自己都没有见过的陌生人结婚了。两人结婚后,日子也是平平淡淡,顾颉刚对这段婚姻还是很有责任感的,妻子没有文化他就会教授妻子一些知识,小日子也算是过的不错,两个人还孕育了两个女儿。不过可惜的是吴征兰的身体非常羸弱,在他们结婚第七年的时候,她就去世了。

妻子去世不到20天,他写万字情书表白女学生,却惨遭拒绝

虽然两人的结合并没有爱情,可是在七年的生活中,亲人的情愫已经慢慢产生,所以在妻子去世后,顾颉刚非常的悲痛,他的好友王伯祥不愿看顾颉刚如此的沉沦,就主动给他介绍了一位女学生,她叫殷履安,品行良好,为人知书达理,没过多久他们便结婚了。婚后的生活却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美好。婚后,殷履安没有和丈夫一起外出求学而是在家中照顾老人和留下来的两个女儿,因为平常要一直照顾家里的事,她也没有时间提升自己,两个人观点不同也没有沟通,顾颉刚对此感到非常的郁闷。但是出于对婚姻的责任,顾颉刚还是对这个家庭非常的负责。

妻子去世不到20天,他写万字情书表白女学生,却惨遭拒绝

1924年的时候,顾颉刚和友人一起去颐和园玩的时候,遇到了一群女大学生,在交流过后,他爱上了其中一位,,名字叫做谭慕愚。在最初,顾颉刚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会爱上这个女学生,只是很有好感罢了,但是在之后读书相处的过程中,她被这个女孩深深吸引。可是他并没有借着新思想的名义就伤害别人,放弃这段婚姻,他还是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婚姻,只是有时候会像自己的好友倾述自己的痛苦。他把这种感情深深的埋藏在自己的心底,后来在1943的时候,殷履安不幸去世,而在去世后的两周后,顾颉刚就有了再婚的心。他为了谭慕愚写了一封上万字的情书,向她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可是谭慕愚对顾颉刚并没有什么感觉,不过出于委婉,她告诉顾颉刚自己不能生育,因而推掉了顾颉刚的告白,告诉他自己不嫁给他。

妻子去世不到20天,他写万字情书表白女学生,却惨遭拒绝

后来顾颉刚就娶了自己的第三任妻子张静秋,并和她携手老去,直到最后他也没能和自己的爱情共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