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否定特殊時期“院轉網”對於行業的幫助,同時也要強調“窗口期”的重要性,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不管是頭部電影還是腰部電影,院線與網絡的“番位”與“牽手”,註定要在2020年“坐下來好好談談”。這一天,“院轉網”半個月的環球影業旗下電影《魔發精靈2》,在點播平臺獲得近億美元收入的成績,讓環球影業CEO傑夫·希爾感慨“《魔發精靈2》的結果超出了我們的預期,證明了付費點播租借的可行性”“影院重開後,我們希望同時通過兩種制式發行電影”。

​“活下去”乃當前第一要務。

去年今日,正在爲《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狂歡的影迷,很難想象一年後電影院大門關起的樣子。

2019年“五一檔”影院場景(圖源新浪娛樂)

當人們繼續等待院線復工消息時,一場圍繞特殊時期下院線電影轉網播(下文簡稱“院轉網”)現象的爭論,在國內外持續發酵。

4月29日,國家電影局召開電影系統應對疫情工作視頻會議,其中提到,“要維護院線電影‘窗口期’規則,堅守契約精神、強化誠信意識。統籌好線上供給,同時加強對院線電影網絡播出和網絡電影發展的通盤規劃,積極利用互聯網推動電影發展。”

這一天,“院轉網”半個月的環球影業旗下電影《魔發精靈2》,在點播平臺獲得近億美元收入的成績,讓環球影業CEO傑夫·希爾感慨“《魔發精靈2》的結果超出了我們的預期,證明了付費點播租借的可行性”“影院重開後,我們希望同時通過兩種制式發行電影”。

環球影業《魔發精靈2》

此言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

北美乃至全球最大的連鎖影院AMC公開聲明,“從今往後,未來AMC在全球的1000家影院將不會再放映環球影業的任何電影”。

特殊之年,“院轉網”的這把爭議之火在全球燒了起來。窗口期被打破,一方是製作方的自救,一方是影院對生存權的捍衛。

01、“院轉網”的速度,北美更快

除夕當天,徐崢導演的賀歲片《囧媽》率先宣佈“院轉網”,於大年初一在抖音等頭條系流媒體上線。此次頭條以6.3億大手筆助推“院轉網”,不僅引來一片驚呼,譴責聲也隨之而來。

有從業者認爲開先河的《囧媽》是在帶頭破壞影院生態,浙江省電影行業兩萬餘工作人員於當日聯合發佈聲明,以兩點要求、三個原因譴責《囧媽》的“院轉網”行爲。23家電影院線公司緊隨其後,就《囧媽》在互聯網免費播出的行爲是破壞行業規則這一點,向國家電影局市場處提出緊急“聲討”。

三個月以來,在影院遲遲未能復工的大環境下,國內電影以一月一部的頻率試水“院轉網”,但在國外,以票房大倉北美市場爲代表,“院轉網”的速度無疑更快。

觀衆看得熱鬧,行業爭論得也熱鬧。

試水《囧媽》之後,字節跳動又在3月20日上線原本打算院線上映的喜劇影片《大贏家》,影片由大鵬、柳巖主演,一週時間播放量破億,目前,影片播放量已達5億。

相比之下,“院轉網”後在騰訊視頻和愛奇藝播出的《肥龍過江》《我們永不言棄》兩部影片,成績都算不上吸睛。上線迄今三個月整,《肥龍過江》網播量共1.6億;《我們永不言棄》在愛奇藝的最高熱度不足《肥龍過江》熱度最高點的一半。

4月20日,韓庚、鄔君梅主演的拳擊影片《我們永不言棄》在愛奇藝超前點映,成爲繼《囧媽》《肥龍過江》《大贏家》後,今年國內的第四部“院轉網”影片。在這四部影片中,除了“第一個喫螃蟹”的《囧媽》位列頭部影片之外,餘下的幾部作品均屬腰部影片。

再看北美市場,“院轉網”隊伍自環球影業始,此舉同時打破了90天“窗口期”的規定(即電影必須在上映後90天才能在線上播放)。3月20日,環球影業在映的三部新片《隱形人》《狩獵》《艾瑪》紛紛轉移戰場,向全球觀衆開放線上點播租賃,每部影片48小時內的租金爲19.99美元。

到了《魔發精靈2》,網播後的可觀收入讓製作方安了心,但環球影業對於在線付費點播形式的肯定,在院線方聽來就有些“不厚道”。

美國影院業主協會(NATO)同時發佈聲明,表示即使網播成績亮眼,“但不應該把這作爲好萊塢以後的‘新模式’推廣,仍應該重視院線發行。”

即使協會以保護影院利益爲由提出反對,但截至今日,好萊塢大廠的13餘部影片都或開始、或宣佈調頻“院轉網”。其中不乏迪士尼的《阿特米斯奇幻歷險》、被稱爲“2020年上半年最值得期待的喜劇電影”《愛情鳥的自救》這樣的重頭影片。

《阿特米斯奇幻歷險》(上)和《愛情鳥的自救》(下)

02、“坐下來好好談談”

無法復工的院線是“不得已”,不進影院的觀衆“等得起”,轉網播另謀生路的片方們是“不得不”。

在國內,院線已經經歷了3月有餘的停工。有的院線在線上出售預售券、零食飲品和電影周邊積極自救,有的開始出租場地、進行拍攝婚紗照等服務。而《經濟日報》報道,沒能熬到復工的,就有因交不起房租而宣佈倒閉的超2200家影院。

成本、運營、前期投入的宣發、公司經營所需費用等,都是壓在製片方身上的一座大山,“活下去”成爲當前第一要務。

換個角度看,待映影片轉網播用以暫時回本,這樣的“青山依舊在”或許正是當下電影江湖中的不得已而爲之。而對於“電影爲大銀幕而生”原則的捍衛,又是從業者對這個行業骨子裏的熱愛和堅持。

就目前形勢而言,從“抵制”到漸成常態,“院轉網”成爲腰部影片基於取捨、平衡之後的權宜之計。

同時也要注意,“院轉網”的受益人不只是製作方,對於需要事件話題推動的網絡平臺來說,拿下電影播映權,同樣有會員拉新和流量導入的考慮。眼下,此次疫情對於行業的調整和洗牌還未可知,但可以大膽暢想,這些轉網播的腰部電影是否能與當下國內減量提質的網絡電影發展趨勢形成某種共通?

而對於互聯網對電影發展推動的強調,也就不再是非此即彼的你先還是我先的爭論。

“五一”期間,北京國際電影節和愛奇藝聯合主辦春季在線影展,在線播映包括《婚姻故事》《春潮》等在內的32部影片,還開啓了影節常見的搶票模式;另一頭,網絡電影《倩女幽魂:人間情》被配置上了院線電影的宣發力度,正在進行大範圍推廣……

環球同此涼熱。

在國外,除了“院轉網”,在德國、美國、韓國等國家,日趨沒落的汽車影院開始撐起票房一角,成爲人們在當下的一種觀影選擇。

就在4月底,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公佈對於今年奧斯卡評選資格的調整,表示“影片不再需要在洛杉磯地區的影院上映至少一週纔可報名,在流媒體平臺上映的影片也可報名角逐奧斯卡獎。但影片必須有在影院上映的計劃,且需要在流媒體或點播發布後的60天內上線奧斯卡評委專用的流媒體平臺Academy Screening Room。”

不否定特殊時期“院轉網”對於行業的幫助,同時也要強調“窗口期”的重要性,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不管是頭部電影還是腰部電影,院線與網絡的“番位”與“牽手”,註定要在2020年“坐下來好好談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