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水前的長江三峽全貌、望龍門纜車、上世紀80年代的重慶街頭、跨江大橋……今日(15日),2018重慶(國際)影像文化節在重慶美術館正式開幕。作爲影像文化節的首個展覽——《見證重慶——大型影像文獻展》隨之開展。

《見證重慶——大型影像文獻展》開幕盛況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獲悉,此次展覽展示了上千幅照片,展現了40年來的重慶在政治、經濟、都市、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文獻與影像。整個展覽分爲重慶時間、重慶通道、重慶智造、重慶向新和重慶表情等多個版塊,展出時間持續到8月29日,免費對市民開放。

1200張底片忠實記錄蓄水前的長江三峽

蓄水前的長江三峽你看見過沒?展覽中,一幅長達18米,寬約70釐米的長江三峽寫真長卷,就是在2003年三峽工程蓄水前,從3500米的高空對長江三峽的真實寫照。這張寫真長卷從奉節開始,沿着長江一直到湖北宜昌,用1200張底片忠實地記錄了長江三峽193公里的每一寸土地,保留了長江三峽億萬年原始風貌的最後倩影。

攝影師徐爲民介紹長江三峽長卷攝製過程

爲什麼拍攝這張照片?照片又是怎麼呈現出來的?從湖北趕過來的照片作者徐爲民告訴記者,這張長江三峽實景全貌由他和另外三個攝影師完成,當時由於三峽即將蓄水,長江三峽兩岸的居民正在搬遷,就想用鏡頭全景記錄未被淹沒的長江三峽兩岸的地理、環境、風光。

“當時我們花了一個上午,租用一架農用飛機,從湖北荊門到重慶奉節,在3500米的高空飛了兩個來回,用哈蘇相機拍下了幾千張底片。”徐爲民說,3000張底片都要編碼,然後通過高精度掃描,選用後電腦拼接,最後完成了這幅作品。“前年在平遙展出過一次,當時是30米的長卷。一經展出,即成焦點。”

在現場,不少專業攝影師爲這張三峽寫真長卷點贊。徐爲民說,拍攝這個作品時間不長,但是前後的準備和策劃花了不少時間,“爲了選擇一個能見度好的天氣,我們報航線就報了七八次,拼接掃描底片用了幾個月。”

擁有超高人氣的三峽寫真長卷

長卷上,193公里的三峽晴空無雲,兩岸景觀白帝城、屈原祠等清晰可見。徐爲民說,長卷上現在很多三峽的景點都被淹沒,比如新灘鎮和新灘滑坡處,長江上的著名景點流來觀等。

重慶人曾經熟悉的嘉陵江索道、望龍門纜車

索道、纜車是重慶3D魔幻城市立體交通的代表。展覽上,攝影師用鏡頭記錄的望龍門纜車、兩路口纜車、嘉陵江索道、凱旋路電梯等老照片,勾起了不少市民的回憶。

全玉璽回想起當年架設嘉陵江索道的情景

已經退休的重慶電視臺高級記者全玉璽,站在嘉陵江索道佈線的一張老照片前留影。“嘉陵江索道放纜線、開通,我都到現場採訪,我拍的關於嘉陵江索道開通的電視新聞,還獲得了當年四川省好新聞一等獎。”全玉璽告訴記者,1982年1月1日,嘉陵江索道開始運行,這是中國城市交通的第一條客運索道,依據重慶山城地形特徵而建,他不僅記錄了嘉陵江索道,也有幸成爲索道的第一批乘客。

通車不久的嘉陵江索道

“最爲主要的是,以前重慶人過江主要靠輪渡,坐輪渡要看天氣狀況,有了索道就沒有這些限制,兩岸的交流更密切了。”

資料顯示,嘉陵江索道全長740米,車廂定員50+1人,最大牽引速度6.5米/秒,設計運量2萬人次/日。“1982年1月1日,索道開通之日,重慶萬人空巷,幾分錢一張票,兩岸看坐索道過江的市民擠滿了。”全玉璽說。

望龍門纜車

菜園壩纜車

除了索道,現場的望龍門纜車歷史更爲悠久。這條始建於1944年2月的纜車軌道由茅以升主持設計,於1945年5月16日正式通車,是中國第一條客運纜車線路。當時的望龍門纜車軌道長178米,纜車軌道爲魚腹式設計上下方向運行的纜車在魚腹處錯車,每車載客50人,建成之初每日客流量有7000多人,纜車剛運行時每趟車之間的平均間隔時間爲8分鐘左右。在現場的重慶晚報攝影部主任易行,指着一張望龍門纜車的老照片告訴記者,纜車右邊的民房修得很標準,這在當時是重慶的“模範小區”。

20餘幅照片見證重慶跨江大橋發展史

除了纜車、索道,重慶的立體還表現在橋上。展覽中,重慶第一座長江大橋——建於1959年的白沙沱長江大橋,1966年竣工的嘉陵江大橋,20餘座重慶代表性的兩江大橋影像呈現出來。

重慶第一座長江大橋——建於1959年的白沙沱長江大橋

“這20多座橋不僅展現了橋都風貌,更記錄了這些大橋建設的時刻。”這些跨江大橋的拍攝者黃河告訴記者,從開建到完工,他用照片記錄了每座橋樑建設的全過程。

展覽上,拍攝於1980年的重慶主城區長江上第一座橋樑——石板坡長江大橋,拍攝於1997年的世界上最大跨徑鋼筋混凝土拱橋——萬州長江大橋,還有大佛寺長江大橋、渝澳大橋、嘉華大橋等。

建設中的菜園壩大橋

現場相關負責人介紹,至1929年2月15日重慶正式建市以來,重慶城市共經歷了五次大規模拓城,每一次拓城都是城市向新的自身需求。“第三次拓城在改革開放之後,尤其是隨着石板坡長江大橋和嘉陵江石門大橋的建成通車,重慶城市加速往長江以南和嘉陵江以北的拓展。”

曾經的重慶機場

不僅如此,展覽上還有重慶上世紀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的民族路、民權路、民生路街頭,從觀音橋到江北機場210國道沿線的變化發展,一片農田的新牌坊地區,重慶第一個擁有游泳池、網球場的小區——加州花園等影像。

20多年前的小區就有了游泳池網球場,不錯吧?

多知道點

據瞭解,2018重慶(國際)影像文化節組委會將陸續推出7場主題大型展覽,除了《見證重慶——大型影像文獻展》,還有《穿越時空 戶外展》《我眼中的重慶——張一白個人展》《重慶人家 家庭相冊展》《母城味道——母城主題展》《“我在勒裏”Chongqing On Web攝影展》《中國人的一天》。

重慶晚報·慢新聞全國爆料熱線:(023)966988

——END——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 畢克勤 文/圖/視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