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且來賞古詩,一闕一詞安自心》

高處的喧囂,是有聲的對白,它接應着秋初佈陣的熱,讓一切無處遁逃,哪怕是樹蔭深處,難道樹梢上那個叫做蟬兒的傢伙就不知疲倦嗎?一唱一和,熱鬧非凡。

一朵雲鵝毛一樣浮在空中,隨風驛動的心變幻莫測。炙熱的陽光裏,每一次它對藍天動情的表白都顯得那麼的不真誠,一會一個姿勢不說,還飄忽不定的猶豫着。

時光覬覦着秋的一舉一動,如果給八月定義的話,除了秋高氣爽之外,還有哪些詞會更貼切寫呢?不妨隨我讀一讀古詩,讓浮躁的心沉浸在或動、或靜、或斑斕、或空靈的語境裏,不想醉都不行。

(圖片來自網絡)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一個 “勝”字,將秋五彩斑斕的美盡顯眼前。秋,比春朝多了沉穩;秋,比春花多了秋實。

2.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

一個“撲”字,表意上是一種動態的美,深意上則是將宮女寂寥、無助、而又百無聊賴的心情躍然紙上。

3.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張孝祥《西江月·阻風山峯下》

“平鋪”寫盡了江水的靜、緩、柔,這兩個對偶句用“滿載”和“平鋪”相對,將湖光和山色一併畫出,前句說美麗的秋景盡收眼底;後句說無風時湖水平穩,遠遠望去,就象“平鋪”在那兒。水光山色,交相輝映,靜態的秋美讓人瞬間讓人心曠神怡。

(圖片來自網絡)

4.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杜牧《長安秋望》

一個“鏡”字,一個“毫” 字,將秋天天空之美盡收筆下。天空如明鏡,纖雲無一毫,你只需閉目想象一下,那種空曠和悠遠,那種遼闊與空靈就會瞬間爆現。

5.丁丁漏水夜何長,漫漫輕雲露月光。—張仲素《秋夜曲》

一“漏”復一“露”,前者是更漏滴滴的有聲,後者是輕雲漫卷的無聲,這一有一無將秋夜之漫長和月色之隱美恰到好處的反襯而出,你不得不感嘆作者得細緻入微。

還有,歐陽修《秋聲賦》裏“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的秋高氣爽之美;

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裏“”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的秋花之燦爛;

方岳《水調歌頭·平山堂用東坡韻》裏“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的秋雨之美;

李璟《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裏“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的殘荷之美

趙翼《野步》裏“最是秋風管閒事,紅他楓葉白人頭。”的楓葉之美……

(圖片來自網絡)

古人之所以能把秋色描寫的如此讓人心動,是因爲那時那景日色很慢,那年那月人心恬靜。

今讀古詩,宜,安自心!

今析佳句,且,悅他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