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即將過去,VC/PE機構紛紛迎來了一年總結的時刻。

12月14日,在新基金成立儀式上,基石資本正式宣佈,2018年完成總規模逾100億元的新基金募集,其中包括5只新基金:40億元的併購基金、20億元的北城基石產業基金、規模近8億元的文娛科技基金、規模近2億元的天使基金,以及規模爲達到50億元的安徽智能製造基金。另外,今年10月份,基石資本還在深交所成功發行首期雙創債,發行規模3.1億元。至此,基石資本管理資本量突破500億元

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

作爲一家歷史悠久的股權投資管理機構,基石資本團隊發端於2001年,擁有17年投資管理經驗,是中國最早的創業投資機構之一。截至2018年10月,基石資本累計投資了120個項目,其中25%的項目通過上市退出,總的項目退出比例達到45%,累計退出回報率達到6.5倍。

總規模逾100億:5只新基金+雙創債

可以說,這份募資成績單相當亮眼:前後花費了半年多時間,基石資本募集成立了基石領創天使基金、基石領匯併購基金、基石文娛科技、北城基石產業基金、安徽智能製造基金,以及基石雙創債的成功募集發行,募集資金總規模超過100億元。

隨着“募資難”來襲,今年大部分VC/PE陷入困境。在資本寒冬的背景下,此前一些上市公司大股東和富裕的個人投資者沒錢了,所以地方政府引導基金、銀行、保險等機構投資者等變爲市場的主要出資人。

而對於基石資本而言,這次新基金的最大變化是LP結構——從以往的上市公司、富有個人變爲了銀行、政府引導基金、市場化母基金等機構投資者。

在經濟結構調整和資本寒冬的背景下,政府引導基金正愈發成爲市場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不過,政府設置引導基金的主要目的是發展當地產業,因此會有返投比例等要求。

對於基石資本而言,繼2015年中標安徽產業升級基金之後,2018年基石資本又中標了安徽智能製造基金。對於地方政府的返投要求,基金資本已經摸索出一套打法。以安徽爲例,基石資本早前已經在當地完成超過70億元的投資,代表項目包括埃夫特、全億健康、久工健業等。

事實上,基石資本與安徽的淵源頗深。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是安徽人,他曾坦言,投資安徽不是一門生意,而是一種以產業回饋家鄉的方式。未來,基石資本將通過受託基金撬動已有投資項目,將更多被投項目的研發、製造、物流等重要基地落戶安徽。

一隻基金樣本:

被投企業12家A股上市,總市值超千億元

隨着100多億人民幣的新基金募集,基石資本擁有了充沛的投資彈藥。

回顧過往歷史,基石資本的基金管理能力有目共睹,旗下多隻基金表現亮眼,其中最爲典型的當屬珠峯基石基金。

據悉,珠峯基石基金成立於2011年,實繳規模14.05億元,一共投資了19個項目,單個項目投資金額超過7000萬元。2016年,在經歷了兩輪累計兩年的IPO暫停後,珠峯基石迎來上市高峯,當年實現6個項目IPO或借殼上市。2018年11月29日,宇晶股份正式登陸深交所,成爲珠峯基石基金所投19個項目中第12個上市項目。

至此,珠峯基石基金所投項目上市成功率達到了63%,其中市值超百億的公司已達五家,單隻基金已上市項目總市值超過千億。

這背後,離不開基石成熟的投資邏輯。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認爲,投資的核心要素是把握企業的成長性和估值,成長性是投資成功的必要條件,而估值是實現超額收益的必要條件。不同的估值體系和退出方式,對投資決策有相當大的影響,其中,在A股市場獨立IPO是回報最爲豐厚的退出方式。

放眼業內,基石資本的退出策略獨樹一幟。張維認爲,“如果獨立IPO回報可能會有5倍,換股上市可能就只有2倍,被大股東收購可能50%不到。”另外,“在不同市場上市也有天壤之別,比如香港是一個機構投資者爲主的市場,A股是一個散戶爲主的市場,是完全不同的估值體系,雖然這兩年香港與內地市場估值水平在靠攏,但是整體看差距仍然較大。”

張維強調,既然回報是如此天壤之別,那麼退出方式從一開始就應該影響投資決策,就不應該是含糊的,而是尖銳的,是深刻的而不是模棱兩可的。

2019年,看好新一輪投資機會

作爲中國本土創投的標誌性人物之一,張維見證了中國股權投資行業近20年浮沉。

2018年,中國宏觀經濟動盪,整個股權投資行業瀰漫着一股悲觀情緒。對此,張維表示,經濟學家對宏觀經濟總是過度悲觀,事實證明資本市場與宏觀經濟中短期未必相關,用凱恩斯的一句話來說,經濟學家已經預期了過去5次金融危機中的15次。

張維認爲,做投資要命的從來不是宏觀經濟,而是跟風式投資,“一直賭賽道一定會出問題”。

這些年,每個階段都有一些流行的概念,從2011年“千團大戰”到2015年“百播大戰”,從2016年共享經濟熱到今年的區塊鏈.....這些流行概念的背後是各家企業正在大舉燒錢。以新能源汽車爲例,張維並不看好中國當下的造車新勢力,“因爲造車的確需要積累。所以特斯拉幹了15年還是虧損,產能也不過10萬輛,特斯拉的估值邏輯是說得通的,它乾的是從0到1的事情,但是蜂擁而至的模仿者,資本市場沒法給予它高估值。”

張維分析,現在獨角獸越來越多,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資金面比較寬鬆,加上監管層面的鼓勵。“我們可以大膽預測:對大部分獨角獸來講,最後終歸是曇花一現,它們只是豬鼻子上插了一根蔥,並不是一個新物種。”

談及目前創投機構的“洗牌潮”,張維認爲,資源將向頭部企業集中,機構投資者黃金時代正在到來。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股權投資機構數量是1.4萬家,但97%的股權投資機構管理的資產規模在50億元以下;而美國股權投資機構數量是1147家,但頭部機構管理的資產規模超過1000億美元。這意味着,未來中國的股權投資機構也將會越來越往頭部機構集中,機構投資者將迎來一個黃金時代。

2019年投什麼?張維表示,從基石資本自身來看,看好紓困情況下的新一輪投資機會,正在尋找和把握價值投資的標的和時機。

爲此,基石資本擬定了7條選股標準:行業和宏觀經濟相關度不大、市值爲20億以上、當前PE低於歷史平均PE超過20%、商譽佔淨資產比低於20%、近3年淨利潤複合增速大於15%、資產負債率小於70%、2018年預測ROE大於15%。

張維透露,以此標準來衡量,目前大約僅有5%、182家上市公司成爲符合上述標準,有望成爲2019年的投資機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