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評論丨再延30年!土地承包期變了,什麼不變?

  日前,國務院發佈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的意見》,明確到期後再延長30年。《意見》歸納起來就是“兩不變、一穩定”。“兩不變”是指保持土地集體所有、家庭承包經營的基本制度長久不變,保持農戶依法承包集體土地的基本權利長久不變;“一穩定”是指保持農戶承包地穩定。針對熱點問題,在11月28日國新辦的發佈會上,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明確表示,要把選擇權交給農民。

  農民的合法權益如何保障?農民的收益如何不斷提升?28日晚,《央視財經評論》節目邀請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央視財經評論員馬光遠共同解析。

  1、農民進城了,土地怎麼辦?

  鄭風田:土地怎麼辦 農民說了算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 鄭風田: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一個非常偉大的決定,即土地的承包期長久不變。後來大家問,這個長久究竟是多久?十九大作出的決議,是二輪承包到期之後延長30年。這次的文件,實際上就是落實十九大的精神。

  延長30年,怎麼延?是打亂重分?還是在原來基礎上順延?解決了很多細節問題,農村土地還是要放在幾億農民手裏。地該怎麼種、怎麼經營,得由農民說了算。

  馬光遠:農民進城不失地 是最好的保障

  央視財經評論員 馬光遠:在推動城鎮化的過程中,農民是有顧慮的:進城以後,地怎麼辦?在城裏如果各種東西沒有保障,萬一回不去怎麼辦?所以,在農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基礎上,又作出一個偉大創舉。即農民可以進城,但不意味着一定要失去土地。給他們一個保障、一個主動選擇。這樣事實上能夠推動農民更積極地去進城,因爲在城鎮化的過程中,有很多保障需要慢慢地完善。

  把地留下,對農民來說是很好的保障。農民進城不失地,確實是非常好的制度安排。

  鄭風田:農民徹底進城需要漫長過程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 鄭風田:農民改變身份,徹底進城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按過去的規律,農民真正離開農村到城裏要經過兩三代人。等在城市真正站穩,不想再保留村裏的地了,如果是自願的當然可以交回村裏或流轉出去,也可以自己種。

  因此,從政策上必須明確,不能以進城爲條件,強行把農民的地收回來。

  2、土地搞流轉,應該怎麼幹?

  鄭風田:土地流轉不能比速度 拼政績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 鄭風田:土地流轉不能追求速度、比拼政績。土地流轉最重要的前提,是要徵得原承包農戶的同意,嚴格保護農戶擁有的承包權。農民擁有承包權就意味着農民擁有、佔有、使用收益的充分權益,那麼就不能隨意侵犯,也不能借其他名義剝奪這種權益。

  所以,不管這個地拿來幹什麼,都要充分尊重原承包農戶的意見,這個權益是法律保證的。而如果把土地流轉搞成了政績工程,定目標、下任務,完全不顧及農民意願,更不給農民應得收益,那就更是錯上加錯。

  馬光遠:穩定承包關係才能更好流轉

  央視財經評論員 馬光遠:農村土地的承包權,怎樣產生效益?怎樣做決定?怎樣跟現代農業結合起來?要農民自己說了算。

  有些地方說必須讓流轉率達到多少。但事實上,有些土地流轉後根本沒有效益,甚至流轉出去也是撂荒。一方面破壞了農民的承包權利,另一方面流轉又沒有產生效益。所以,如何讓這種權利本身得到保障,應該由農民自己說了算。農民自己會決定要不要流轉;市場也會判斷,這塊地要不要流轉過來,由我來經營,有沒有很好的市場前景,這種流轉關係本身才是比較順暢的。而一切的前提,就是這種承包關係要穩定,農民有充分的決定權。

  主播收評:

  圍繞農村土地改革,一直以來,我們關注的都是其中的“變”與“不變”。大家會發現,不斷在“變”的是辦法:比如從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分田到戶打破大鍋飯,到如今搞土地確權,實行三權分置,鼓勵土地流轉。而“不變”的是穩定長久的政策內涵,和提高生產效率、保障農民權益、改善農民收入的初心。

責任編輯:霍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