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01.“饅頭”與“淡包”。03.上樑摜饅頭。

在普通話語彙裏,說起包子、饅頭,概念很清爽,無餡的爲饅頭,有餡的就是包子。但在我們寧波話語彙裏,“饅頭”與“淡包”,大概只有寧波人自己弄得清楚。

不妨試着捋一捋。

01.“饅頭”與“淡包”

先講“饅頭”。寧波人所謂的饅頭,保留了“饅頭”的古意,是有餡料的,裏面往往是豇豆餡,芝麻餡等甜的餡子,並且往往在外面蓋一個大大的紅印,有些印上的則是一個紅紅的“福”字,其個頭、形狀則與現在北方所稱的饅頭差不多。

這樣的饅頭經常會用於一些特殊的場合,也是保留了饅頭最早的用途,就是祭供,比如下述“上樑摜饅頭”篇所記錄的。

再說“包子”。寧波話當中的包子,一般是指包有鹹的餡料的肉包、菜包之類,還有甜的大油包。但有一種“另類”的包子,叫做“淡包”,相比較鹹鹹甜甜的味道,“淡包”就是“淡的包”,實際上,裏面沒有“包”任何內容,這種“淡的包”,在其他地方,往往就被叫成實心饅頭,在北方就叫饅頭。只是它的外形不像北方饅頭那樣是半球型的,差不多是長條形的。

寧波人口中的“淡包”(資料圖)

寧波人口中的“饅頭”是這樣的(一般以豆沙餡居多)

於是,麻煩來了。

有一次,在新四方排隊買早餐,前面一個當地大媽,滿口寧波話,正在“點早點”,說,給我拿兩隻“淡包”,營業員顯然是北方話語系出身的,只見她遞給大媽兩隻肉包子。

“不是包子,我要淡包”,大媽比劃着,於是營業員又給她拿了兩隻半球形實心饅頭。“不是饅頭,我要淡包”,大媽繼續強調。營業員不知所措,不知道拿什麼給大媽,我聽了直好笑,上前解了圍,強調北方話裏的饅頭就是寧波話裏的淡包。寧波大媽這纔買了“淡包”,還有“油條”走了。

“油條嵌淡包”,是寧波的傳統早點,就像“肉夾饃”是北方的傳統喫法一樣。

大概是看到了“北方饅頭”與“寧波淡包”的問題,我們街道菜場裏賣饅頭的小姑娘,一定會在大大的保溫箱外,貼四個大字:“北方饅頭”,以此強調個中的內容與特色;小姑娘的生意很好,顧客大多是外地打工族。

從查閱的資料看,實際上,寧波話對饅頭的叫法,保留了饅頭早古的意思。

02.“饅頭”東傳

寧波人的這種稱呼應該有一些歷史了。我們從它的傳播可以反證這一歷史。

饅頭由中國寧波東傳日本,在日本是公認的。如1713年出版的日本學者村田古道著《南都名產文集》“饅頭”條:日本奈良饅頭爲“中華林和靖末裔林淨因所創制”。此後,日本學者青木正兒在《中華名物考》《唐風十題》之《饅頭》篇中有更清晰考述:

關於饅頭的做法傳到日本的由來,據說是京都建仁寺第二世龍山禪師渡海入唐土之際,帶回了一個名叫林淨因的饅頭師傅,於是,饅頭就在日本流行了起來。這是元代順宗至正元年的事。正當我國南北朝的初期後村上天皇的興國二年(1341)。林淨因改姓爲鹽瀨,在奈良開業,所以世稱奈良饅頭。

歸納各類材料,可確定,林淨因爲現奉化黃賢村人,是北宋著名隱逸詩人林和靖的後裔。

林淨因肖像畫與塩瀬饅頭招牌(資料圖)

當時日本有個名僧龍山德見,少年時就來寧波天童寺取經學習,在中國生活了40多年,公元1350年(元至正十年)歸國,林淨因是他的俗家弟子,不忍7旬師傅獨行,陪同他一起東渡日本,居住在奈良。

日本當時是室町時代初期,幕府將軍很尊崇取經歸來的龍山德見,讓他擔任京都建仁寺的住持。林淨因則爲了給僧人改善伙食,製作出了一種日本人從沒見識過的新式點心。

林淨因的後裔川島英子說:“林淨因以其在中國學會之饅頭手藝,不用肉及菜餡,而改爲適合日本風土之小豆餡,進行改良,在饅頭上描一粉紅色之林字,廣爲銷售,是日本饅頭之開始。”

這種豆餡甜饅頭,得到僧人們的一致好評,漸漸被宮廷貴族喜愛。

林淨因把饅頭獻給了當時的後村上天皇,天皇大喜,賜了一個宮女給他做妻子,生了二男二女。林淨因結婚時,製作了大量紅色和白色的雙色饅頭,廣贈鄰里,此舉深深影響了日本人,一直到今天,日本人在婚禮上,還有送紅白饅頭的風俗。

在日本生活了8年後,其師傅龍山德見去世,林淨因勾起了無窮的思鄉之情,1359年,他孤身返回祖國,從此不歸。

據日本當地史料記載,丈夫離去後,他的妻兒無奈, “遂以淨因歸國之日爲命日,設供養,而以饅頭作爲傳家之業,廣爲銷售,世人稱爲饅頭屋。”日語中的“命日”就是忌日,看來,他的妻子已經預料丈夫一去不返。

好在,他給後代留下了“日本第一”的傳家之業。全日本獨此一家饅頭店,風味絕佳,幕府將軍足利義政爲其親筆寫下了“日本第一番本饅頭所林氏鹽瀨”的招牌。

日本饅頭始祖林淨因34代後人川島英子到黃賢村尋根,帶來了各種日本饅頭(圖片來源:黃賢村饅頭館)

此後,林淨因的後代發揚祖業,曾回到中國再次學習點心製作方法,再次改良了工藝,回日本後,在京都開設的饅頭店號稱“鹽瀨”(以曾經的居住地爲名),生意興隆,一度成爲皇家御用食品,傳至今天,“鹽瀨總本家”已經是34代,仍然是日本最有人氣的“和果子”。(“和果子”爲日本傳統制作方法的點心,區別於西洋的“洋果子”)。

對於日本點心業的開山鼻祖林淨因,日本人不敢或忘,尊其爲神。日本的奈良有一座漢國神社,漢國神社內有一座專門紀念林淨因的“林神社”,也是日本唯一的一座“饅頭神社”。

“饅頭神社”——“林神社”(資料圖)

03.上樑摜饅頭

在寧波一些生產、生活習俗中,這種饅頭,恰恰是儀式的主角。比如孩子滿週歲時,老人壽慶時,還有建房上樑時。

“對周饅頭” 習俗

“人丁興旺”是非常傳統的人生理想,子或女滿週歲自然高興,值得慶祝,一般都要舉辦“對周”的慶典儀式,儀式程序如下 :

首先置辦物品、禮物。家長預先做好“對周饅頭”,外婆家、姨母家都要送禮物。外婆家給小孩送來對周衣裳、帽、鞋、銀手鐲或銀項圈等紀念品。

然後舉行祖堂祭拜儀式。祖堂上擺放八仙桌一張,桌面上擺上對周饅頭一盤、香燭之類,另放有書本、紙、筆、墨、算盤、銀元或銅錢。準備就緒後,由母親抱出小孩,奶奶點香燭向祖堂佛禱求:孩子長命百歲,聰明有才智,一生榮華富貴,然後把着小孩的手,向祖堂佛拱手三拜 。

再次由母親抱着孩子,抓周,預測小孩以後的人生道路 。

最後由小孩父親送“對周饅頭”給小孩外婆、姨母家,家裏其他人把 “對周饅頭”分送給鄰居,鄰居拿到饅頭後,都會說:“願小孩長命百歲。”

壽慶“結緣大發”

祝壽一般招待親友喝壽酒。有些地方的正餐壽酒,點心有三種,第一種是“長壽麪”,第二種是就是饅頭,做成大桃子形狀,第三種是水餃。

壽宴結束後,壽主家向四親八眷和左鄰右舍鄰分送壽麪、饅頭、壽(金)團,稱“結緣大發”。以示八方結緣,和睦鄰里,長命百歲。

上樑拋饅頭

造房子是人一輩子的大事,上樑,是造房子的大事,寧波習俗,要“摜上樑饅頭”求吉利。場面越熱鬧越好。

上樑開始 ,木匠師父把一杯酒灑在樑上,在徐徐上升的樑上,早已用彩紙寫上“紫微高照”、“圓木大吉”等吉祥的話語,並掛上紅布(象徵吉利),花生(象徵子孫興旺),蒸席(象徵蒸蒸日上),銅錢(象徵富有)等吉祥物。木工在東,泥工在西,小心翼翼地把梁安放在固定的位置上,然後木工師父把第一雙饅頭拋給主人,以後就按東、南、西、北方位拋 。饅頭上要打上藍印,以示房子以後不會失火。

拋饅頭時要講吉利話:

“一雙饅頭拋到東,日出東方紅彤彤,新造房子風水好,喫勿窮來用勿窮 。”

“一雙饅頭拋到南,銅鈿銀子滾滾來,心想事成勿用愁,眼睛一眨發大財 。”

“一雙饅頭拋到西,有福有壽樂無比,夫妻恩愛日子過,快樂逍遙像神仙 。”

“一雙饅頭拋到北,老闆屋裏人纔出,大小兒子都做官,榮華富貴好享福 。”

大發饅頭

大小饅頭對比

另外,正月初五迎財神,用更大的饅頭,叫“大發饅頭”、冬至日用蓋藍印的叫“冬至饅頭”。

寧波饅頭故事,看起來真不少。

浙江省社科聯社科普及課題成果

課題名稱:舌尖上的文化——寧式糕點

課題編號:20KPW01M

負責人:馮盈之

工作單位: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