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狀元及第之後,劉春霖獲得了翰林院修撰的工作,後來又被派往日本,進入東京法政大學學習,到了光緒33年(1907年)回國,歷任諮政院議員、記名福建提學使、直隸法政學校提調、北洋師範學校監督等職。劉春霖,字潤琴,號石雲,爲中國晚清直隸省河間府肅寧縣人,是晚清德宗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甲辰科狀元,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狀元,有着“第一人中最後人”的稱號。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科舉制度是皇帝選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人們通過自己努力獲得成功的最佳途徑。一些有才之人,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從而獲得在政治領域一展身手的機會。然而,倘若遇到了戰亂年代,這樣的人卻並不一定會獲得比較好的生活,比如劉春霖便是如此。
劉春霖,字潤琴,號石雲,爲中國晚清直隸省河間府肅寧縣人,是晚清德宗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甲辰科狀元,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狀元,有着“第一人中最後人”的稱號。
劉春霖出身於一個貧困農戶家庭,母親是婢女,父親在濟南、保定的衙門當差役,從小就寄養在伯父家庭,8歲進私塾。光緒十三年(1887年)參加縣試,考中秀才。後來就讀於保定蓮池書院,並受到院長吳汝綸的賞識。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參加鄉試,考中舉人。1903年參加會試落榜,但是他的兄長劉春堂考中了進士。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爲慶祝慈禧太后七旬壽辰,清政府特設甲辰恩科,劉春霖被拔爲進士第一甲第一名(狀元),由於1905年科舉被廢,劉春霖也就成爲中國最後一位狀元,60歲生日時,寫有“第一人中最後人,只今四海剩孤身”調侃此事。
在狀元及第之後,劉春霖獲得了翰林院修撰的工作,後來又被派往日本,進入東京法政大學學習,到了光緒33年(1907年)回國,歷任諮政院議員、記名福建提學使、直隸法政學校提調、北洋師範學校監督等職。
辛亥革命爆發之後,清朝也逐漸走向了窮途末路,因此劉春霖選擇了在家隱居。到了袁世凱擔任大總統之時,爲了生計,劉春霖纔開始從事些文字應酬,並在1917年12月,任中央農事試驗場場長。
在徐世昌、曹錕當大總統期間,被授予總統府祕書幫辦兼代祕書廳廳長。後又任直隸省教育廳廳長、直隸自治籌備處處長等。曾兩次代表徐世昌到山東曲阜主持孔子大成節典禮,並因此名噪一時。
然而,到了1928年之時,因爲政見不合,所以劉春霖繼續選擇辭官歸隱。日本侵略中國之後,爲了拉攏劉春霖,日本人用“滿洲國教育部長”、“北平市市長”等僞職利誘他,但是劉春霖卻堅決不同意,因此受到了人們的讚揚。日僞政權對此惱羞成怒,於是將劉春霖歷年收藏的字畫珍寶都洗劫一空。
劉春霖在詩書畫上均有極高的造詣,尤擅小楷。其小楷書法有“楷法冠當世,後學宗之”之譽,至今書法界仍有“大楷學顏(真卿)、小楷學劉(春霖)”之說。
但是到了晚年的時候,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人,卻因爲不願意違逆自己的內心而走上了靠賣字爲生的生活,令人嗟嘆不已。不過,雖然日子過得清貧了點,但是劉春霖的精神卻一直留在了我們的心目中。而這一切的一切,就都有了意義。
參考資料:《關於末代狀元劉春霖》、《今晚報:劉春霖與“狀元樓”》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無風卻起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