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宣統三年(西曆1911年),林覺民接受同盟會指派,前往福建聯絡革命志士,準備在廣東發動反清革命。該次革命行動,便是近代史上著名的“黃花崗起義”。在起義之前的前三天,林覺民撰寫了《與妻書》,作爲自己的家書和遺書。從《與妻書》的內容來看,林覺民其實是抱着必死之心去參與這場起義的。

林覺民犧牲後,林覺民留下的遺書被人輾轉帶走,並送達林覺民家裏,這時候,林覺民的妻子纔看到《與妻書》,並知道林覺民已經犧牲了。
《與妻書》背後的故事,讓人感到辛酸落淚。
林覺民的成長
光緒十三年(西曆1887年)林覺民生於福州一個鄉紳家庭。其養父是一個廩生——在大清朝那會兒,這個身份也算得上是一個有點身份地位的人。林覺民得益於這樣的環境氛圍薰陶,加之天賦較好,因此很小的時候,就熟讀儒家典籍。

不過,林覺民似乎生來對儒家學說不感興趣。少年時候,林覺民在養父的期盼下,雖然也曾參與科舉考試,但是對於科舉考試和功名利祿,林覺民始終提不起興趣。因此,在一次科舉考試中,林覺民直接在卷子上寫了“少年不忘萬戶侯”這七個大字,來表達自己對科舉制度的不滿。那一年,林覺民只有13歲;那一年,中國面臨着被洋人瓜分的命運。

其實林覺民的這種行爲,是中國近代史上獨有的現象。此時的大清被洋人打開國門已經六十年,象徵着中世紀文化的儒家學說、科舉制度,和近代文明在華夏大地發生着交鋒。讀書人不自覺地站在了兩個陣營。有支持傳統主張抱殘守缺的,也有主張全面革新的。

林覺民成長於舊知識分子家庭,但卻又有幸生於福建,因此,林覺民註定受到新舊文化的影響,最終,西洋文明在林覺民的思想裏佔了上風,讓林覺民對封建文化產生了否定心理。
光緒二十八年,林覺民考入全閩大學堂。西式學堂的教育,讓林覺民更加全方位的接觸到了西方文明,並且,林覺民對西方文化的認同更深了。
革命志士林覺民
林覺民是一個有思想的人,更是一個有着改造社會意願的人。
以一己之力來改造一個社會,這種想法在任何時代都讓人感到荒唐。但是,近代世界各國的革命,其一線參與者,幾乎都是這些看似荒唐、看似不知天高地厚的人。而對於這些革命者來說,這些嘲笑他們的人,其實是值得憐憫的。

如同魯迅的《藥》裏面描述的場景一樣:革命者告訴監獄的人,大清的天下不是愛新覺羅家族的,更不是旗人的,而是全天下民衆的。結果,居然引起鄉民譏笑。
革命者往往是前衛者,而前衛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和當時格格不入,意味着被視爲離經叛道,更意味着被當時的人視爲怪物而離棄。
因此,林覺民是苦悶的。苦悶之餘,林覺民需要突圍,需要尋找自己想要的世界。於是,光緒三十三年,林覺民選擇東渡日本去留學。

終於,在日本,林覺民如願以償找到了自己的同志:日本存在着大量的同盟會會員。很多民國時代的風雲人物,不論是北洋系的還是南方系的,其實,都有過在日本留學的經歷——比如山西王閻老西、浙江督軍孫傳芳等等。
林覺民在日本找到了同盟會的機構,併成爲福建分會的骨幹成員。就這樣,林覺民成爲了一個名副其實的革命者。
捨生取義
宣統三年正月,同盟會準備在廣州發動起義。當時遠在日本求學的林覺民得到消息後,急忙趕赴香港,表示願意參與這次起義。於是,有了林覺民返回福建老家召集志士的一幕發生。
林覺民返回老家後,還專門去看望自己闊別許久的妻子。此時林覺民的妻子陳意映已經身懷六甲,而林覺民不敢保證自己此次前往參加起義,能夠活着回來。於是,林覺民只好強壓自己內心的千頭萬緒,強顏歡笑,唯恐妻子知道自己將要做的事情,從而影響身體。要知道,孕婦的身子骨很弱的。

林覺民探視完妻子以後,藉故離開了家裏,繼續參與起義活動。
宣統三年四月二十七日,黃興率領起義軍在廣州發動起義。林覺民參與攻打總督府的戰鬥。不過,結局是意料之中:少數民間武裝組成的小股起義軍,和清軍打游擊戰或許還綽綽有餘,但如果正面衝突,結局可想而知。

因此,參與起義的義軍遭遇清軍主力後,很快遭遇重創,林覺民也在這一戰鬥中被清軍俘虜。被俘後的林覺民慷慨陳詞,表示對反清革命的形勢極爲看好,最終,林覺民被清政府處死,享年二十四歲。
林覺民被處死後不過半年左右時間,廣東光復,隨後不久,清朝滅亡。志士,倒在了黎明的前一刻。

烈女陳意映
陳意映嫁給林覺民的時候,是光緒三十一年的事情。從光緒三十一年陳意映嫁給林覺民,到宣統三年林覺民英勇就義,陳意映在林覺民家裏一共生活了七年。而這七年時間裏,林覺民很少在家。
和一般的女子往往會因爲丈夫不在家而產生怨恨心理、深閨寂寞不同,陳意映十分支持林覺民的想法:因爲陳意映雖然沒有參與革命,但卻也是一個開明且進步的女子。並且,因爲林覺民的有見識和果敢擔當,陳意映對林覺民,還夾雜着一絲敬仰的感覺。

但即便這樣,當陳意映收到林覺民的《與妻書》的時候,她還是忍不住淚流滿面起來。對於丈夫的犧牲,陳意映還是感到很痛苦和傷心。但畢竟陳意映還懷着林覺民的遺腹子,因此,陳意映強行讓自己振作,最終,生下了林覺民的孩子。隨後不久,在鬱悶中,陳意映去世。
好在,陳意映已經目睹了清朝的滅亡和民國的新生。或許,九泉之下,她可以讓林覺民瞑目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