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雲錄製”“雲創排”“雲演出”“雲練功”再到如今的直播、錄播甚至帶貨,上海雲端演藝正逐步形成產品矩陣,走向“常態化”。而說起拉流推流等直播技術行話,上海崑劇團昔日與曲譜唱腔打交道的“老法師”竟也頭頭是道。

上海歌舞團線上直播年度考覈

戰“疫”有多久,上海的藝術家們線上探索就有多久。三個多月以來,從最早抖音發起“藝起前行”話題,到如今全平臺加入的“一呼百應”;從“雲錄製”“雲創排”“雲演出”“雲練功”再到如今的直播、錄播甚至帶貨,上海雲端演藝正逐步形成產品矩陣,走向“常態化”。這背後有觀衆的期冀和各界力量的支持,更離不開滬上文藝人從臺前到幕後的全動員。

在此次上海大劇院特別放送中,開場的不是明星大腕,而是一羣幕後劇場人組成的“芥末少女”組合。觀衆驚喜地發現,那些活躍在談判桌、策劃室的姑娘小夥,不但有着藝術研判能力和專業知識,本身也是樂器合唱、作詞作曲樣樣精通的文藝青年。把節目遴選和藝術普及交給他們,放心!即便不特別出鏡,演藝人也在一次次雲端活動中成長爲技術“多面手”。上海越劇院事業發展部爲讓“越趣童謠”更易被小朋友接受,學會了給視頻製作卡通圖案和可愛花字。而說起拉流推流等直播技術行話,上海崑劇團昔日與曲譜唱腔打交道的“老法師”竟也頭頭是道……

正是貫穿全週期的全動員,讓每一次全情投入都有了觀衆的熱情反饋。短視頻“爆款”最開始總出在明星藝術家之中,而通過獨特創意和對新媒體的熟稔,一批90後戲曲、雜技人迅速成爲“網紅”。直播最開始要院團當家人、臺柱子帶流量,得益於精心策劃與持續運營,一些藝術教育項目已悄然展現出長尾效應。

“雲上”全動員,必將經驗反哺於日常演出和創作——這是久別重逢,更是美好期待,相信演藝行業更多全新體驗與驚喜就在前方不遠處。


作者:黃啓哲
編輯:周辰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