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海军的E-2D有些特殊,其除了具备二代预警机的功能,还能根据雷达同步检测的数据,实时计算导弹的发射点和攻击点,将数据分析后“打包”发送给整个航母战斗群,甚至是战区司令部。有源相控阵技术让预警机的雷达天线罩不再是一个“圆盘”,雷达天线罩可以实现与机身共形、平衡木和T型阵等无需旋转的固定天线罩。


中国两艘航母逐渐形成战斗能力、逐步成熟,对于中国航母和舰载航空兵来说还缺少一个对航母战斗群和舰载战斗机群至关重要的空中平台,那就是舰载预警机。虽然在前些年在网络上出现过驮着圆盘的JZY-01的图片,但多年以来舰载预警机迟迟不露面,不免有些让人遗憾。而造成其不断拖延的原因除了发动机和舰载机那强大的机体强度外,还有一个就是舰载预警机的核心——雷达的艰难抉择。


TBM-3W舰载预警机

预警机的出现就是因为海军的需求。73年前的1945年3月,世界上第一款预警TBM-3W在美国海军正式服役,作为第一代预警机,甚至是AD-3W、AD-4W、AD-5W、E-1B和E-2A/B等都是为了解决海军海上舰艇编队的低空预警问题。

海军与空军的作战环境不同,海军的主要作战环境是海洋,因此无法像空军那样在高大的山脉上建起多个雷达站。此外,舰载预警机还可以减少海面上海浪对雷达的影响,基本上可以正常工作。

20世纪60年代,美国空军的E-3系列和美国海军的E-2C面世,这标志着预警机开始向第二代迈进。此时的预警机已不单单只是一个空中节点,预警机更多地被空中作战体系所使用,甚至在空军中被发扬光大。

不过,在世界上拥有预警机的国家中,相当一部分没有航母但拥有的确是舰载预警机。这里的主要原因是舰载预警机的需求没有陆基预警机需求量大,而装备这些舰载预警机的国家往往在军购上受制于美国,因此他们往往装备的是E-2C或相当于E-2C能力的E-2系列飞机。比如:墨西哥、日本、埃及等。


第二代预警机与第一代最大的不同在于其除了作为空中的雷达平台外,还承担了指挥任务。并且随着雷达技术的突飞猛进,雷达具备了下视能力,数据通信技术的成熟让预警机从单纯的情报平台发展为具备分析、指挥的空中平台。

在第二代预警机中,中国的空警-2000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个,由于出现的年代比较晚,应用了一定程度的新技术。比如:空警-2000是世界上首个采用二维有源相控阵雷达,并实现的副瓣、宽角扫描的预警机。而在这之后,数字阵列雷达技术让中国在预警机相关技术上更上一层楼,其让雷达的收发组件更加轻盈、小巧、功耗更低,从而让中小型预警机实现大型预警机的功能和性能的可能。

有源相控阵技术让预警机的雷达天线罩不再是一个“圆盘”,雷达天线罩可以实现与机身共形、平衡木和T型阵等无需旋转的固定天线罩。但是,相控阵技术并非完美,之后出现的机相扫技术又让“圆盘”成为主流,共形天线、平衡木和T型阵虽然可以获得更大孔径,但头尾的探测问题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机相扫技术利用机械扫描的优点,将天线孔径放大,能够更好的反杂波,并且各个方位上探测性也比较一致,更为重要的是其具备有源相控阵技术扫描的优点,在重点监视方向可以实现更远距离的探测和连续跟踪。目前,以色列的EC-295和美国E-2D都采用了“机相扫”技术。


美国海军的E-2D有些特殊,其除了具备二代预警机的功能,还能根据雷达同步检测的数据,实时计算导弹的发射点和攻击点,将数据分析后“打包”发送给整个航母战斗群,甚至是战区司令部。除此之外,E-2D还具备网络战能力,甚至还有推断其装备有红外搜索和跟踪监视系统,可以发现并跟踪弹道导弹的发射,这意味着E-2D还将承担弹道导弹防御任务……

我们便可以看到国产预警机迟迟不“面世”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因为为了避免刚“面世”就落伍,在性能和指标上达到甚至是超越美军的E-2D舰载预警机。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未来的国产预警机究竟是背“圆盘”,还是用共形天线、平衡木或者T型阵,再或者是否具备侦测弹道导弹的能力,我们只能让时间去“解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