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提劍入咸陽,炎炎紅日升扶桑;光武龍興成大統,金烏飛上天中央。 ”——《三國志通俗演義》

由於受到史書的影響,再通過各種極富傳奇色彩的編導影視作品,活生生把一個出身豪強貴族的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塑造爲一個布衣寒門。但是隻要是對史書有過認真研究的人不難發現,劉秀的出身背景其實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乾淨”。


劉秀畫像

一、劉秀身世由來

劉秀的身世要追溯到其祖漢景帝。

有一次漢景帝喝醉酒,召幸自己的寵妃,不巧那天她正來月事。程姬不好駁皇帝的面子,就打發唐姓侍女,替自己侍寢,不想懷了龍種,不久就有了個兒子劉發,按道理漢景帝應該非常欣喜,但是由於漢景帝的兒子實在是太多了,這個兒子生母又出身卑賤,所以漢景帝並不待見這個兒子,只是勉強封他個長沙王。

長沙原是異姓諸侯王吳芮的封地,由於吳芮一生嚴謹,做事小心周全,長沙交通不便與外界阻隔,才傳至五代,苟全於世。不過吳氏在漢文帝后元年間絕嗣,因此封國被廢除。把劉發封到長沙,長沙國地處偏遠,人口稀少,物產匱乏,那時候長沙還是南方蠻荒之地,各個方面與北方差異較大,被分封到這裏的諸侯王如同被髮配邊疆,劉發常爲此感到鬱鬱寡歡。


漢武帝時,頒佈了“推恩令”,明確規定諸侯王死後,將王位授予嫡長子,每一個王的每任兒子都可以獲得比例均等的封地。漢武帝曾經用這種方法來抑制諸侯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劉發之子劉買,受封舂陵侯,屬於零陵郡。劉買嫡子劉熊渠繼位,另次子劉外任鉅鹿縣官,劉外之子劉仁承襲父位。

漢元帝時,劉仁覺得舂陵陰冷潮溼,蚊蟲蛇蟻繁多,上書請求遷入內地。念及同族親情的漢元帝批准了,舂陵侯國移治到南陽郡蔡陽縣白水鄉(今湖北省棗陽市吳店鎮),一大家子齊齊整整,舉族遷了過去。劉欽乃劉回之子,任濟陽縣令。建平元年臘月初六,劉欽妻子即將臨盆。產婦最懼風寒,當時劉欽所在的縣署條件簡陋,劉欽考慮到寒冷的條件並不適宜產婦的生產,於是他利用職務之便,將妻子送進當年漢武帝的行宮,生下一個男孩。

也許是沾了漢武帝行宮的光,有祖德庇護,這個男孩會成爲未來延續大漢國祚,大名鼎鼎的中興皇帝,漢光武帝——劉秀正好那年秋天,縣裏獲得大豐收,有一株嘉禾長了九個穗。《說文解字》中“秀”字解釋爲:“禾實也。”頗有文學修養劉欽,就給這個兒子起名叫做劉秀。劉欽不久調任南頓縣令,在劉秀9歲的時候,天有不測風雲,正值壯年的他溘然長逝。無依無靠的劉秀只好投奔時任蕭縣縣令的叔父劉良,並在那裏度過童年最後的時光。


劉秀畫像

二、龐大的豪強關係網

同爲沒落皇族的孩子,劉秀似乎比兩百多年後“織蓆販履”的劉備境遇要好得多。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一個人的階級屬性,不能光看其自身的實力如何還要結合其所處的宗族背景來綜合判斷。劉秀表面上是一個布衣,其實卻有着十分龐大的豪強關係網。

劉秀的外公樊重,是湖陽縣的富豪,“世善農稼,好貨殖”,善於經營農場和地業,能夠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同時將300畝的田地打理的旱澇保收,井然有序,作爲當地的農業富戶,樊重兼營漁業和農副業,頗有當年陶朱公的風範。

外公樊重的大名甚至上了著名的《齊民要術》,也算是別樣的名垂青史。“性溫厚,有法度,三世共財,子孫朝夕禮敬,常若公家”,外公不但經常接濟宗族鄉里,而且經常免除他人債務。這樣耳濡目染的教育下,也爲劉秀未來的品格奠定了基礎。


東漢疆域圖

結語

此外劉秀的姐夫鄧晨家中世代爲州郡官員其,曾祖父曾任揚州刺史,祖父任交趾刺史,父親亦是大名鼎鼎的鄧宏,曾任豫章都尉。想想看劉秀從小到大,身邊都是這些達官顯貴,自然對一些尋常百姓見到要頂禮膜拜的小官小吏不屑一顧。

《東觀漢記》曾經記載過這樣一則軼事,說有一次劉秀在新野拜會姐夫鄧晨,二人相伴於途中打道回府時,迎面走來了一隊人馬,乃是郡裏派來的使者官員,按照漢朝的等級制度,白身百姓見了官員一定要下車行禮。但是劉秀並不爲所動,十分的不屑一顧,傲氣凌人。

這使者如何肯依?連忙怒氣衝衝地質問二人爲何不予行禮,他二人不願喫虧,強行狡辯,鄧晨竟然扯出謊來說自己是侯府的官吏,劉秀見了姐夫都這麼說,於是馬上扯謊說自己是江夏派來視察的官員。實則如何肯輕易相信於是讓他們將拿出來觀瞧,使者半信半疑,讓他們拿出印信,兩人傻了眼,於是在使者的連聲質問中露出了馬腳,被使者派人扭送至縣裏衙門,就將他二人投入獄中治罪但新野宰(即縣令)爲他們求情,很快就放了出來。這樣一位人物能說他是平民後代、布衣之家嗎?

參考資料:

《東觀漢記》

《齊民要術》

《說文解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