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結束那麼多年,不得不說,當時中國的軍力和國力都遠遠落後於日本,“落後就要捱打”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很多網友說:“八路軍那會兒要是有日軍那樣的伙食,自己就能打敗日本。”那麼日軍的伙食真的那麼好嗎?
因此,在二戰開始之前日軍的伙食還算說的過去,都是米飯加一些鹹菜。戰爭打響之後,爲了保證士兵們的體力,又改善了伙食供應,每餐都有肉,牛肉罐頭之類的食品尤爲常見。
本來日軍是打算三個月就拿下中國的領土,於是,採取了速戰速決的戰術,可萬萬沒有想到,中國人民用血肉築成的城牆,無堅不摧!戰鬥拖得時間長了,日本就慢慢支撐不住了,普通的士兵再也喫不上牛肉罐頭,幾乎一律都喫糙米糰子。
據悉,二戰時期,納豆一度成爲日本最受歡迎的食品,不僅僅軍人要喫,就連日本百姓的餐桌上也是必不可少的食品。更甚者,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中,日軍敢死隊喫的最後一頓飯,就是喫納豆。
日軍的伙食再好,當美國向日本投下兩枚原子彈後,日本天皇也只能乖乖的無條件投降。戰爭雖然平息了,廣島歷史的遺蹟猶存。作爲原子彈爆炸遺址,現在已經是世界遺產了。
在日本這個關於二戰的展覽館內,陳列了很多二戰時期的物品,這其中就有一個引人注目的展品,一箱子軍糧,內裏全部是當年日本食用的罐頭,瀰漫着歷史的氣息。
日本還舉行過一次開罐實驗,即開封儀式。在工作人員的操作下,從中拿出一罐放入熱水中加熱,然後打開,一股紅豆飯香的氣息撲鼻而來,原來裏面是紅豆糯米飯,不過讓現場的人驚呆的是裏面的飯和紅豆看起來都相當的新鮮。
其實早在19世紀60年代,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進行了著名的鵝頸燒瓶實驗,該實驗證明細菌不是自然產生的,而是由原來已存在的細菌產生的。由此,巴斯德提出了著名的"生生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