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2歲左右的時候,一般會迎來一個“愛打人”的高峯期。孩子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打人”行爲是對他人身體的一種侵犯,會對他人造成傷害,而是把這種行爲當做自己的一種情感表達方式。

孩子愛打人,先了解根本原因纔好對症下藥!

孩子遇到不合心意的事情時,會發脾氣,有時候甚至會動手打人。有些家長就會“以牙還牙”,孩子打了別人,父母再簡單粗暴的打孩子,這種教育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也許短期內會有所成效,但也會讓孩子誤認爲“打人”是一種解決問題的途徑。

心理學家曾經說過,孩子天生有一種攻擊的衝動,在嬰兒期就已經具備。但衝動跟實際行動是兩回事,爲什麼有的孩子就很“乖巧”,有的孩子就愛“打人”呢?要想治標治本,首先就要了解孩子爲什麼愛打人,這點很重要!今天,小編就總結了一些因素,一起來看看愛打人的孩子都是因爲什麼?

1、 引起父母的關注

孩子2歲以後,自我意識高速發展,非常在意父母對自己的重視程度。如果父母因爲抱其他孩子或家裏老人,而轉移了對他的注意力,孩子就會因強烈的嫉妒心對第三方“出手”。不僅如此,有時他還會有其他不安情緒,如哭鬧、摔東西、打人等。有時孩子打人,並非討厭客人,而是“嫉妒”客人分去了媽媽的注意力。爲了讓媽媽轉過頭來注意他,攻擊行爲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即使換來的是媽媽的一頓責罵,但對一個孩子而言,可能尚無法將“打人”和“被罵”相聯繫。

2、 誤會家人喜歡“被打”

孩子9月齡左右的時候,手的功能分化有了突然的發展,手腕到上臂的支配能力有了很大的突破。打人會讓他體驗到前所未有的樂趣,就像我們突然之間會了某種技能一樣,很願意使用。家長抱着孩子嬉戲的時候,有時孩子會無意識拍打家長的臉,而且發出快樂的笑聲。此時,如果家長錯誤的引導和強化這個動作,誇他長了本領,或者覺得動作可愛,乾脆親親小手錶示“做得好”,就會讓寶寶誤認爲大人會得到讚美,從而養成打人的習慣。

3、 情緒的表達

對於年紀還小的孩子來說,語言表達能力受限,這種想說話還不能被理解的感覺不管是誰都會着急吧。於是就會通過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這種情緒不一定都是負面的,可能是很興奮的情緒。有一個詞叫“手舞足蹈”,孩子高興的時候就是如此。不過,孩子還沒有任何邊界概念,手部力量也還沒有發展好,沒有輕重,所以就會失控“打人”。孩子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打人”行爲是對他人身體的一種侵犯,會對他人造成傷害,而是把這種行爲當做自己的一種情感表達方式。當然,也有時候,如果孩子的情緒是憤怒的,那他這種“打”,有可能就是在表達一種憤怒的情緒。

4、 語言能力差

孩子在沒有發展語言之前的打人,尤其是在孩子1歲左右的時候,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又渴望與人交流,又不會其他的表達方式。打人是在用肢體語言與別人交流,只是不能很好的控制動作幅度和力度。比如“我想玩你的玩具”,孩子還沒來得及表達,就已經開始下手搶了。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寶寶在語言發育過程中,有一個階段會發出“噠、噠、噠”類似“打”的發音,並且手上有拍打的動作,這是語言發育必經的一個過程。此時,如果家長錯誤引導和強化了這個動作,就會造成寶寶喜歡打人。

5、 缺乏安全感

年齡大一點的孩子打人,更多的是因爲缺乏安全感,對他人心存戒備、不信任。孩子安全感的建立與親子關係有關,如果親子關係良好,孩子便能建立良好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因此,父母的陪伴必不可少!

6、 模仿家長或電視

一些家長在教養的過程中並沒有太在意,經常會用恐嚇性的語言來嚇唬孩子,即便並沒有真的去打孩子,但孩子卻學到了:打我,是一個讓我乖的方法,那我也可以用這種方式讓別人乖。還有一個可能,有些爸爸媽媽喜歡在孩子面前互相打情罵俏,但孩子可能會誤認爲“拍打”就是表達“高興”和“喜歡”情感的方式。孩子越小,這種“打人”的表達模式就越容易固定,而且不容易糾正。

此外,孩子無意中看了暴力、有打鬥場面的電視節目,包括某些進口的動畫片。孩子會模仿電視節目中的暴力場面。因此,家長有必要幫孩子挑選內容健康的電視節目,陪孩子一起觀看。

7、 男孩天生比女孩更有攻擊性

孩子2歲左右的時候,一般會迎來一個“愛打人”的高峯期。男孩子尤其明顯。男孩子天生具有一種激素叫睾丸激素,睾丸激素的分泌就會使得男孩的力量、速度、爆發力等,都比女孩子強。當男孩發現有女孩來跟他搶玩具時,一開始會在憤怒情緒的驅使下,上去把玩具搶回來。隨後,他會發現自己的力量讓女孩倒在了地上,或嚇哭、嚇跑了。這樣,孩子就會認爲,攻擊性行爲是有效的。如果在這個時候,家長不及時引導,孩子就會感受到那個攻擊性行爲的“威力”,之後就會繼續用下去。

8、鉛中毒或其他重金屬中毒

現如今,由於汽車尾氣污染和裝修污染,因血鉛超標引發的煩躁和打人行爲越來越多發,因此,有必要引起家長的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