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偵查英雄楊子榮的事蹟被先後改編成《林海雪原》和《智取威虎山》,很快,這部劇火遍大江南北,人們對剿匪的楊子榮十分敬佩和喜歡。


但很少有人知道,就在楊子榮生擒“座山雕”的13天后,他卻被土匪打中胸膛,犧牲在了林海雪原上。

而害死楊子榮的兇手卻一直沒有抓到,直到20年後,此人才被繩之以法。

楊子榮究竟是怎麼死的,這個逃了20年的兇手結局是什麼?本期爲您講述楊子榮犧牲前後的故事。


1947年2月,楊子榮剛剛活捉了“座山雕”張樂山,他所在的牡丹江軍區二團,已經肅清了牡丹江地區絕大部分土匪,只有分散的一小部分還沒有解決。

其中在北部梨樹溝附近,還有少量漏網之魚。根據消息,一個名叫鄭三炮的土匪就在鬧枝溝一帶活動。


鄭三炮、丁煥章和劉維章三個土匪比較難對付,副政委曲波要求帶30人跟隨楊子榮進山掃匪。經過幾天排查,楊子榮等人發現土匪的窩藏地點,一個號稱“馬架房子”的工棚。

找到目標後,由於天色已晚,衆人決定在第二天清晨行動。他們在一家打皮子老人的窩棚休息,大家圍坐一起一邊烤火、一邊檢查裝備武器。

一般講,行動前戰士們都要擦槍油,但因爲小分隊走得太急,忘了帶擦槍油。

好心的老人提議,用自家做的豬油擦槍,於是有人便拿出槍支擦了豬油,其中楊子榮的槍也擦了豬油。


第二天天沒亮,大家整裝待發,悄悄包圍了“馬架房子”。

見土匪對他們毫無察覺,楊子榮首當其衝,隨後戰友孫大德、魏成友跟在其後,直接撲向屋裏,楊子榮大喊:“不許動,舉起手來!”

慌亂中,有土匪下意識地舉槍對準楊子榮,楊子榮立即扣動扳機,但槍竟出現了故障!

楊子榮連着兩次扣動扳機,但始終沒有打出子彈,可是楊子榮卻已經被土匪打中了三槍……


若不是意外事故,楊子榮應該不會死,但他的槍爲何在關鍵時刻發生了故障?

多年後,根據當時目擊者魏成友回憶,當時凡是擦過豬油的槍支都沒有打響,反而是沒擦油的打響了。

不過,究竟是不是豬油引起悲劇,已經無法調查了,畢竟當時氣溫接近零下40度,槍支也很容易出故障。

但是,楊子榮卻在這樣一個意外之下,永遠的離開了人世。


那麼當場的土匪抓到了嗎?

當楊子榮倒下時,戰士們無不怒髮衝冠,所有的機槍、步槍對着土匪一齊開火,魏成友還爬上了房頂,順着煙囪扔下了5顆手榴彈。

但即便這樣,也跑了一個人——他就是殺了楊子榮的兇手。

當時現場一共7名土匪,五死一傷一逃,逃走的名叫孟連振。

孟連振外號“孟老三”,原本就是“座山雕”張樂山的手下。張樂山被捉,他僥倖逃脫,又跟着鄭三炮。


楊子榮進山前,他們已經知道了共黨小分隊來剿匪的消息,一行人離開老窩,來到了一個日僞勞工大棚裏藏了起來。

孟連振爲人機靈,原本就是密探,他負責7個人的喫喝拉撒,從沒有暴露過目標。

就在當天楊子榮執行任務時, 鄭三炮率先發現屋外有動靜。所以當楊子榮撲進屋時,屋裏人早已下意識有了動作。

如果不是這一個時間差,單憑這7個土匪,聽到共黨喊出繳槍投降的命令,很可能不敢開槍拼命。


但就因爲有了條件反射,所有人下意識的開了槍。

當時孟連振也在混亂中抄起了步槍,對着楊子榮開了一槍。隨後他奔着林子拼命逃跑,就連身上的棉襖因中彈起了火苗,他都顧不上了。

跑了一陣,孟連振發現沒人追上,這才撲滅了火。隨後他埋了槍,連夜逃到了八達溝,在舅舅付永祿家躲了三年半,同時改名爲孟同春。

孟同春一躲就躲了20年,直到1968年,孟同春因《智取威虎山》落了網。


1950年,孟同春回到了老家梨樹溝,當時他就聽說了楊子榮的事兒,而楊子榮早已成了全國人民敬佩的大英雄。

每當老百姓聽到楊子榮智取威虎山的橋段,無不大聲喝彩,但唯獨孟同春聽了精神緊張、渾身發抖。

當地老闆姓覺得蹊蹺,便將這件事告訴了村裏有關部門,經過覈查果然發現他就是當年的“孟老三”。

一開始,孟同春還拒不承認,後來經過原同夥馬連德辨認,孟同春就是孟連振。過後,孟同春才交代了當初殺害楊子榮以及後面逃亡的經過。


隨後孟同春被關進了監獄,待了8年。不過孟同春卻被釋放出獄,還以80歲的高齡壽寢正宗,這是咋回事兒呢?

原來當年打死楊子榮的3槍,只有一槍是孟同春打的,同夥已經被炸死,另外兩槍已經無從考證了。再加上孟同春在服刑期間態度良好,服刑8年後,孟同春被釋放,接受羣衆監督改造。


直到1989年5月,孟同春病死在侄女家,終年80歲。據說孟同春活着時候,還經常提起當年的事兒:什麼“威虎廳”哪有那麼大陣勢!“百雞宴”也不過是幾隻小雞……

小時候看楊子榮的影視或者戲劇作品,總感覺這樣一個大英雄不該被土匪打死,但事實就是這麼出乎意料。

雖然壞人被繩之以法,但他從良改過,還有了幸福安定的晚年,唯獨當年的楊子榮,卻永遠定格在林海雪原的那個冬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