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樣來看,李績剛入大唐就有了一個好的人設,加入大唐以後,李績爲李世民出謀劃策大破突厥,開拓疆土,取得了無數戰功,公元648年,官位榮升爲太子詹事,輔佐李治。由此可見,李世民真的是深謀遠慮,李治從小生活在皇宮之中,對於大唐沒有大的貢獻,登基之後肯定會有很多大臣不服氣,李績身爲開國功臣,德高望重,而且爲人忠厚,懂得感恩,李治收買李績的人心以後,李績定會帶領朝臣擁護新皇帝李治,讓李治沒有後顧之憂。

徐世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徐茂公,他是大唐的開國功臣之一,雖然是半路加入大唐的,但是他卻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與信任,爲大唐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這樣的一位功臣卻在李世民臨終前被貶,難道是李世民對他不再信任了嗎?

徐世績是一個足智多謀的人,與單雄信是好友,兩人當年同時追隨瓦崗的翟讓,後來翟讓被陷害以後,繼續追隨瓦崗的李密,李密兵敗以後,徐世績又跟隨李密投奔了李唐,然後才與李世民相識,並且得到了李世民的賞識。

李世民之所以賞識徐世績不僅是因爲他的謀略與軍事才能,最重要的是徐世績的性格,他爲人正直,不趨炎附勢,忠厚。當年瓦崗首領翟讓禪位於李密,沒有想到李密卻是一個兩面三刀之人,站穩腳跟以後設下陷阱殘害舊主翟讓,徐世績奮力勸說李密力保翟讓,沒想到卻被李密的手下打成重傷,由此可見,徐世績爲人善良,忠心。

李密歸順李唐以後,瓦崗原來管轄的地盤被徐世績佔據,徐世績並沒有把土地金銀直接交給李唐,而是轉交給了李密,讓李密交給李唐,這樣一來功勞就算在了李密的頭上,李淵知道這件事以後非常感動,說到:徐世績感懷主人恩德,推辭功勞,確實是一個純厚的臣子。李淵對徐世績的印象非常好,封官加爵,並且賜給他一個“李”姓,改名爲李績。

李績的好友單雄信跟隨了王世充,李世民攻打王世充之時,單雄信手持長槍騎快馬孤身一人殺入了唐軍大營直奔李世民而來,準備取其性命,千鈞一髮之際,李績大聲呼喊呵斥住了好友單雄信,李世民才逃過一劫,對於李世民來說,李績是他的救命恩人。

這樣來看,李績剛入大唐就有了一個好的人設,加入大唐以後,李績爲李世民出謀劃策大破突厥,開拓疆土,取得了無數戰功,公元648年,官位榮升爲太子詹事,輔佐李治。前程一片光明,但是李世民臨終前卻發生了轉折,李績在沒有任何過錯的情況下被李世民貶謫到了疊州做地方官,李世民爲什麼這樣做呢?

當然李世民並不是對李績不信任了,而是另有打算。臨終前對太子李治說:汝於李勣無恩,我今將責出之。我死後,汝當授以僕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意思就是:你對李績沒有什麼恩惠,我先貶他到外地做官,我去世以後,你就把他召回來,給他一個僕射的官位,李績定當對你感恩戴德,盡力來輔佐你。

由此可見,李世民真的是深謀遠慮,李治從小生活在皇宮之中,對於大唐沒有大的貢獻,登基之後肯定會有很多大臣不服氣,李績身爲開國功臣,德高望重,而且爲人忠厚,懂得感恩,李治收買李績的人心以後,李績定會帶領朝臣擁護新皇帝李治,讓李治沒有後顧之憂。果不其然,被召回的李績對李治非常忠心,率兵一舉滅了高句麗,領導羣臣效忠新主。

李世民的這步棋真是太妙了,當然他的深謀遠慮還不止如此,臨終前,李世民特地召見了程咬金,交給程咬金一個特殊任務:歸西以後,護送李治回京,保證李治的順利登基,在城門外宿衛三個月。李世民之所以讓程咬金這樣做,是因爲他知道皇子當中覬覦皇位的人很多,如果李治登基之時出現兄弟相殘之事,唐朝就會陷入混亂中,到那時候內憂外患,國家危矣!

李世民在臨終前,把所有的一些都安排好了,不得不說李世民真的很睿智,雖然在李績這件事情上用了些許計謀,但是出發點是好的,畢竟都是爲了大唐興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