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夏喫罷中飯還有秤人的習俗。孩子們便三五成羣,進行鬥蛋遊戲,蛋頭鬥蛋頭,蛋尾擊蛋尾,破者認輸。

赤幟插城扉,東君整駕歸。

泥新巢燕鬧,花盡蜜蜂稀。

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

日斜湯沐罷,熟練試單衣。

——《立夏》南宋 陸游

Summer

立夏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節。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立夏之“夏”本意爲“大”,意指作物都開始長高長大了)。

立夏,二十四節氣的第七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夏之後,晝長夜短。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

實際上按氣候學的標準,“立夏”前後,我國只有南方一些地區是真正的“綠樹濃蔭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正是“百般紅紫鬥芳菲”的仲春和暮春。

立夏三候

一候,螻蟈鳴| 田間穴土中的螻蛄開始鳴叫

二候,蚯蚓出| 蚯蚓感受到陽氣而爬出地面

三候,王瓜生| 王瓜的藤蔓開始迅速攀爬生長

立夏風俗

迎夏

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

君臣一律穿硃色禮服,配硃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硃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願望。宮廷裏“立夏日啓冰,賜文武大臣”。

冰是上年冬天貯藏的,由皇帝賜給百官。

鬥蛋

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鐘後再套上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羣,進行鬥蛋遊戲,蛋頭鬥蛋頭,蛋尾擊蛋尾,破者認輸。

秤人

立夏喫罷中飯還有秤人的習俗。人們在村口或臺門裏掛起一杆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着吉利話。

秤老人要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

秤姑娘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

秤小孩則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

嘗新

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

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或元麥、蒜苗);樹三鮮即櫻桃、枇杷、杏子(或梅子;水三鮮即海螄、河豚、鰣魚(或鯧魚、黃魚、銀魚)。

立夏這天開始,天氣變暖,雷雨漸多,萬物生長便更加肆意。街邊的老槐樹開始漸漸茂密,早早爲人們留出一方陰涼的小天地。

此時,鄉野裏,夏早已替代了春:布穀鳥開始不知疲倦地日夜鳴叫,油菜安心等待着自己成熟的日子,五月的微風將蒲公英的種子悄悄帶走,一顆顆靈動的青梅,是時候拿來泡上一壺陪伴夏日時光的青梅酒。

心心念唸的夏天,終於要開始啦!

本文內容來源:綜合網絡

尊重原創版權,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