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藉這一信條,傅作義最終崛起成爲華北王並安度晚年

1947年12月,國民黨華北剿總成立,山西、河北、熱河、察哈爾、綏遠、北平、天津五省二市軍隊均受華北剿總節制。傅作義就任華北剿總司令,統率五六十萬國名黨正規部隊,成爲名副其實的華北王。那麼,傅作義是怎樣一步一步成長爲華北王的呢?

傅作義,1895年生於山西榮河(今山西省臨猗縣孫吉鎮安昌村),1909年已經升入運城河東中學的傅作義目睹國家的積貧積弱的現狀,決定棄文從武,轉而考入山西陸軍小學堂,辛亥革命後,升入清河陸軍第一中學、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5期,一步不拉的讀完了所有軍校,於1918年畢業加入北洋軍閥部隊,但由於受到高層排斥,傅作義遂和三十幾名同學一起投奔到山西督軍閻錫山的麾下,從此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

生活規律,不吸菸,不飲酒,不沾嫖賭,穩健持重,積極進取,能夠與士兵打成一片,對部下恩威並重,不但注重軍事訓練,還注意爲士兵排憂解難,所以傅作義所部戰鬥力強悍,在多次戰鬥中表現出色。7年連升6級,1925年年僅30歲便擔任中將師長。

1927年,閻錫山通電加入廣州國民政府,就任北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出師參加北伐,對奉軍開戰。晉綏軍第4師師長傅作義,率八千官兵從小路迂迴搶佔涿州,切斷平漢鐵路,擾亂奉軍南北聯絡。張學良親率5萬大軍反攻涿州,妄圖拔掉釘在奉軍腰眼上的這顆鋼釘。傅作義統帥4師以區區8000之兵,在奉軍優勢兵力的進攻下,固守涿州孤城達三個月之久,最後因城中糧近且由於戰事演變涿州已經失去戰略意義,傅作義決定放棄城池接受改編。傅作義也因涿州守城一舉成名,逐漸成爲民國政壇上的一位重量級人物。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中原大戰下臺的閻錫山返回山西重掌大權,任命嫡系傅作義擔任綏遠省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第35軍軍長。

憑藉這一信條,傅作義最終崛起成爲華北王並安度晚年

獨掌一方的軍政大權的傅作義終於迎來了施展的機會。他以“就地取材,造產救過”爲口號,大力興辦實體企業,興修水利、架橋鋪路,通過幾年努力,綏遠經濟蒸蒸日上,面貌煥然一新。在面對日本威逼利誘時不失民族氣節,堅決派兵參加長城抗戰。1936年,更是主動出擊,在百靈廟、紅格爾圖一舉擊潰日本關東軍和其支持的蒙古德王等叛亂分子,取得了綏遠抗戰的勝利。

由於閻錫山害怕傅作義坐大難以駕馭,所以有意識地施以打壓。傅作義心知肚明,還是一如既往,他是做事,等待時機。而蔣介石爲了挖閻錫山的牆角,眼見機會和人才難得,也不斷暗地裏支持傅作義。在抗戰最艱苦的日子裏,傅作義一邊厲兵秣馬與日軍和僞軍對峙,並瞅準機會主動出擊,給日軍予以打擊,一邊等待時機完全脫離閻錫山的控制。

機會從來就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上天還是眷顧到了傅作義。1945年8月10日傍晚,得到日本政府向盟軍投降消息的傅作義連夜進行部署,決定不待蔣介石命令主動出擊,搶先從日本人手裏接收察哈爾,打開通向華北與東北的大門。1945年10月到1946年一年時間,傅作義基本佔領綏遠省全境,進佔張家口。他的兵力從抗戰勝利之初的2個軍7個師擴充到3個軍13個師、旅,並通過繳獲日軍和收編僞軍裝備,建立起炮兵、戰車、汽車等獨立部隊。1947年10月,在面對解放軍強大攻勢是節節敗退的國民黨當局只得撤換孫連仲,任命傅作義爲華北剿總司令官。傅作義終於坐上了夢寐以求的華北王寶座。

憑藉這一信條,傅作義最終崛起成爲華北王並安度晚年

傅作義在風雲際會之際、羣雄並起之時,從一個軍校畢業少尉崛起爲一方諸侯,除開機遇和個人天賦外,還和他的一個信條有關。這就是:戰場之外不與對手爲敵。

他反對過蔣介石,但蔣介石信任他;他和張學良在戰場上兵戎相見,戰場下關係老鐵;就連日本駐蒙司令官根本博中將與他也惺惺相惜,雖然在戰場上打的你死我活,但戰敗投降後竟然偷渡到中國專程來看望他。和共產黨就更不在話下,所部甚至有“七路半”的稱號。將軍決戰止於戰場。正因爲如此,傅作義才能在城頭變幻大王旗的年代步步高昇,在接受共產黨改編後繼續高官得做並安度晚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