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鑽

導演 : 本 · 薩弗迪 / 約書亞 · 薩弗迪

編劇 : 羅納德 · 布隆斯坦 / 本 · 薩弗迪 / 約書亞 · 薩弗迪

主演 : 亞當 · 桑德勒 / 茱莉婭 · 福克斯 / 凱文 · 加內特 / 威肯等

慌亂嘈雜的諷刺預言。

奧斯卡遺珠。

彩蛋無敵。

今年奧斯卡最大贏家。

毋庸置疑是《寄生蟲》

那如果要問奧斯卡最大遺珠是?

在我看來,是它。

閃閃發光的 ——

《原鑽》

在好萊塢,兄弟導演是一種 " 特產 "。

能被冠上兄弟二字的,往往大有來頭且不可分割。

最出名的,科恩兄弟。

看過《老無所依》跟《大地驚雷》的都知道,這兩個人不可複製。

另一對,沃卓斯基兄弟。(當然了,現在是姐妹)

至今都還有無數人在抄《黑客帝國》裏的概念跟子彈時間。

而《原鑽》,歸屬薩弗迪兄弟

共 5 部電影長片,全被定爲 R 級,是北美當下最具風格化的兄弟導演。

前兩年,靠《好時光》在戛納大放異彩,頓時變得炙手可熱,連最賺錢的超英電影都來找他們導。

但他們呢,十分感動然後拒絕了對方,轉手就拍了《原鑽》,並在美國評論界收穫一片好評。

合作的也不是好萊塢八大巨頭。

而是北美最著名的獨立製片廠牌 A24。(也是 R 級大佬)

《原鑽》不止成了 A24 去年發行的電影裏最賺錢的一匹黑馬。

同時,也成了 " 爛片之王 " 的翻身作。(不是凱奇)

亞當 · 桑德勒這個好萊塢棄兒,終於告別了屎尿屁喜劇。

連金酸梅都頒給了他一座" 換回顏面獎 "

在片子裏,他飾演了一個唯利是圖、謊話連篇的太珠寶商人霍華德

除了是個珠寶商,他還是個不忠的丈夫、逃債的衰人。

最要命的一點,他是個狂熱的賭徒

我敢說,從看到他的第一眼開始,你就不會喜歡他 ——

事實上,也沒人喜歡他。

餐廳老闆兼賭球經理人讓他滾蛋。

同爲紐約鑽石區的其它商人讓他搬走。

老婆也把他當成是一個笑話。

從他出場的一瞬間,電影就悄悄點燃了導火索,準備把你拽入坐立不安的緊張情緒,並引爆你層層疊疊的內心焦慮

就像是坐上了一輛不斷爬升的過山車,沒有盡頭。

這股焦慮感其中一層是來源於片子裏叫人心慌的電子配樂與角色之間相互疊加的無效對白。

幾乎每個出場的人物都處在一種慌張且心神不寧的狀態中。

他們不斷搶佔話頭,從交流變成了爭吵。

聒噪、吵鬧、大喊大叫,聽到心煩意亂也不給你任何喘息的空間。

緩慢的侵蝕你,把你帶到與他們相同的狀態中

然後逼着你按下暫停鍵就範,遠離這種混亂的體驗。

但如果前二十分鐘還沒把你趕跑。

那麼恭喜你拿到了這部神片的入場券。

第二層?先不急。

前面說了霍華德是個珠寶商人,不僅出軌賭博還逃債。

而他的生活就像是這些標籤,無法平衡,搖搖欲墜

每天靠着拆東牆補西牆過活,剛還了一邊的債,另一邊就找上門來。

說焦頭爛額都算輕的。

但,他好像樂在其中?

某天,霍華德剛做完結腸癌檢查,追債的打手就找上門來。

他看似很懂人情世故,熱情的招待:" 怎麼還沒人給他倒水?"

自己還在吹噓礦泉水的品質。

啪,一個巴掌。(記住這個巴掌,因爲後面還會更響)

" 我說,我不要水 "

剛安撫完打手的霍華德,轉身就把別人寄存的鑽石項鍊給當了。

用來還債嗎?不,這是霍華德的新賭本。

一分不剩,全壓

每當這個賭徒在大講自己這次將大獲全勝的時候,鏡頭前探,他的眼裏只有貪慾跟瘋狂。

幾乎在所有的時間裏,霍華德都在忙着回覆短信跟電話,想着怎麼躲避追債人,以及搞到一筆新賭本之間循環。

而原鑽就是助他翻身的寶藏。

他準備將這塊花了近一年時間從非洲腹地搞來的未經雕琢的蛋白石放到拍賣會上,狠狠的賺上一筆。

於是,拿到手時就迫不及待地炫耀。

而來到他店裏的 NBA 球星凱文 · 加內特(沒錯,是本人出演),像被下蠱了般迷上這一塊寶石。

他相信,這塊石頭能給他帶來比賽的勝利。

便強行借走,並留下了自己的總冠軍戒指。

這次,霍華德的操作依然沒變。

當掉,然後下注。

只不過這次,他壓凱文 · 加內特晚上的比賽全勝。

當晚,加內特如有神助,客場作戰順利帶隊伍拿下比賽。

這把賭局,他淨賺了 60 萬美元。

但老天真的很喜歡開玩笑。

他這筆賭資,早就被追債人截胡。

也就是說,他一分錢都沒有贏到。

忙活了一通又回到原點。

所有的希望又回到原鑽。

而接下來,還有更糟心的事情在等他。

本該按時還鑽石的加內特放了他鴿子,而拍賣會又迫在眉睫。

他四處奔走,電話短信打得啪啪響。

在這火燒眉毛的緊要關頭,還得抽身處理出軌的情人。

但到頭來,什麼事情都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加內特卻自己帶着原鑽上門了。

霍華德陰霾一掃而光,開心得像個 200 多斤的孩子。

可好不容易拿到了原鑽,拍賣行又臨時調整估價,這塊他珍視的寶貝從百萬級落到了十萬級;

淨虧 90% 的霍華德,心情就像過山車。

這些大喜大悲的情緒在片子裏緊密排序。

始終不突破天花板,但也不至於跌到谷底。

起伏程度就像《喜劇之王》裏尹天仇在片場時被刁難的這一段 ——

你兒子出生了!

但你老婆死了。

兒子出生就會叫爸爸!

但 JJ 長在頭上,畸形。

中了彩票頭獎!

但兒子死了 ......

直到尹天仇,再也做不出反應。

相比之下,霍華德卻始終都處在亢奮的狀態下,因爲他始終都還有籌碼。

而他的大喜大悲,就在於他會不斷賭上籌碼。

賭買球翻身,賭原鑽賣出高價。

賭追債人寬容,賭命運不會給他判決書。

慢慢的,慢慢的。

你會發現,《原鑽》最讓人焦慮的點就來自於霍華德本身

他是個完全站在傳統劇作主角對立面的存在。

一點也不討喜,一點都沒有轉變,甚至讓你越來越厭惡。

每一點小確幸都會讓他更加狂妄,而從不選擇抓住擺在眼前的救命稻草。

再又一次失敗的賭注下,他被暴揍一頓扔到了噴泉裏。

他終於明白鹹魚再怎麼撲棱,也還是翻不了身。

然後開始自責、哭訴與崩潰。

但你以爲要浪子回頭了嗎?

絕不。

只要還有一點籌碼在手,他就能從懺悔中抽出身來。

理智被化爲齏粉,慾念重佔上風。

在愈發瘋狂的狀態下忽略一切利息與附加條件,轉而投入到更大的賭局,永無止境

而這個荒誕的黑色故事,卻一處一處都在關照着現實

故事發生在 2012 年的紐約。

開場,是在埃塞俄比亞的一處礦坑外。

鏡頭一掃而過,你能看到幾張華人面孔。

因爲那時,正值中國人的非洲淘金熱。

凱文 · 加內特本色出演,片中關於他的幾場比賽也是真實錄像。

就連 12 年正值巔峯期的林書豪與剛嶄露頭角的盆栽哥也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電影中。

可以說薩弗迪兄弟,完美的將電影裏的故事移植到了真實發生的時空裏

它便沒有了類型片裏常見的 " 套路 " 跟 " 巧合 "。

所有的大喜與大悲之間,都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細節暗示。

讓影片一步步走向那個既定的結局。

《原鑽》最神的地方,大概就是能讓你坐如針氈的看完全片。

然後,明白自己被 " 折磨 " 了兩個小時後,皆爲虛無。

因爲你永遠也等不到高潮,就像主角永遠也不可能迴光返照一樣。

他只是沉溺在未知的賭局裏,靠着對翻盤的期待一次次行將踏錯。

卻還在瘋狂地分泌多巴胺。

無法停下,也不能停下。

而影片最後的豪賭,霍華德更是賭上了自己的一切

他將追債人鎖在了珠寶店的防盜門裏。

讓他們跟着自己看比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勝利的定局。

這次進度條已經走到了 99%。

當鏡頭再次前探時,已經很難跟不上這副因爲贏下鉅額賭資,而興奮、而癲狂、而肆無忌憚的身影。

當他說他贏了的時候,似乎已經忘了自己曾搖搖欲墜的人生。

但進度條始終沒有走向 100%。

因爲霍華德在打開防盜門的一瞬間。

開場的那個巴掌,變成更響亮的槍聲射到了他的腦門裏。

突如其來的死亡,讓一切都在過度興奮中戛然而止。

轟然倒地的霍華德,臉上的肌肉還來不及從狂喜轉變成驚詫。

《原鑽》的結尾,就像一管過了期的強心劑。

你希望兩小時的混亂趕緊結束,卻不料捱上了這麼一記悶針。

仔細想想,原鑽確實給他帶來了幸運。

逢賭必輸的霍華德,在原鑽到來後連續兩次拔得頭籌。

第一次贏了 60 萬,第二次贏了 122 萬。

但幸運並非沒來由的降臨。

原鑽被挖出來的那一刻,伴隨着一名工人的斷骨與鮮血。

原鑽被霍華德視爲珍寶的那一刻,滋養着貪慾,帶來了毀滅。

都說鳥爲食亡。

人不也爲了塊石頭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