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時,美軍將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上,中國人民志願軍衆志成城將侵略者打回了38線,除了志願軍的威武,最醒目的就是志願軍的大衣,栗色毛領子護着脖子,栗色膠木雙排銅紐扣,最爲威武。


軍人的標準是什麼,精神自然無可厚非,但是佛要金裝,人要衣裝,整潔的軍裝代表着神聖威嚴,代表着攻無不克、不怕犧牲 ,綠色的軍大衣也是少年神聖精神境界中一面飄揚的旗幟。

軍大衣是1901年英國設計師Burberry設計出來一件禦寒風衣,這款風衣很快成爲了上流人士的喜愛和首選,在一戰爆發時,爲響應戰爭,這款風衣被提供給了英國的高級軍官,並重新改造。


自從引入軍大衣之後,爲了避免歐美風格,整體形式上採用蘇式風格,大殼帽、船形帽甚至連皮帶都帶着蘇式風,這種蘇式風大衣採用是雙排扣式軍用厚大衣,這種大衣甚至還可以當毛毯用。

蘇式大衣是爲了抵抗零下三四十度寒冷天氣,會模仿這種大衣,也是因爲抗美援朝冰雕連的犧牲,爲了能夠長期在零下幾十度的天氣作戰,蘇聯也是運送了一些軍大衣進來,直到20世紀50年代,我國依舊還是採用蘇式大衣。


不過1965年,軍銜被取消,軍大衣成了軍便服,在這之後的十年,軍大衣進入了熱潮時期,60年代以後,人們追求簡樸,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全國上下幾乎都是穿着一身軍綠色大衣。

軍大衣也成爲了一種形象,最受年輕人的喜愛,在70年代左右,北京街頭四處可見綠色的軍大衣,但是80年代以後,軍大衣的熱潮開始慢慢退卻,出現這種情況,也是改革開放。

我國經濟開始發展,並且逐漸開始跟國際接軌,新款式的衣服開始逐漸流入中國,90年代,中國經濟再一次改革,各種西方服飾都開始流入市場上,對於新奇的東西,人總是想要去嘗試。

如今經濟更是高速騰飛,模特,明星的出現,也是帶起了一些潮流服飾,人們更加追求在保暖的同時增加美感,軍大衣顯然很難做到這點,被淘汰只是因爲時代,不過軍大衣在市面依舊存在,只是很少。


多數人會將軍大衣作爲家中壓箱底的衣服,逢年過節在家待著時,軍大衣就上陣了,但是出門肯定會打扮一番,軍大衣的風氣在90年代初開始衰竭,但劉德華穿着軍大衣,又一次步入了一個小高潮。


這就是明星效應,軍大衣的消失除了經濟原因之外,時代效應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