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仿一下《百年孤獨》的開篇:許多年後,當我面對餘生的最後一日,我一定會想起創作《餘生一日》的那個遙遠的一天。這是真心話。我度過了奇妙的一天。我們把尋常的一天創造成紀念日。”這是紀錄片導演秦曉宇在2月9日深夜寫下的感慨。

就在2月9日,他接觸了近來最多的人們抗疫生活的視頻,他獨自待在房間裏,卻參與了一場五湖四海的聚會。

事實上,這很有可能是中國電影史上最特殊的一個新節點——第一部真正意義的全民紀錄片。它不僅是全民戰疫時中國人的羣像,它的拍攝過程也有約5000人蔘與。

這部全民紀錄片名爲《餘生一日》,有優酷和大象紀錄聯合發起。從2月9日徵稿到2月12日結束,相關微博話題收穫了千萬閱讀,約5000人蔘與拍攝,收到3000多份投稿。該片已進入後期製作,預計今年3月上線。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襲來,打破了我們原本平靜的生活,擾亂了每一個人的假期。援助、捐款、獻物資,每個中國人都在做着力所能及的努力。全民戰疫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戰場。除了嚴守紅線、減少外出,爲武漢加油、致敬一線戰士之外,普通人還能做些什麼?

2月8日,一封邀請函在網上發佈,《餘生一日》的發起方面向所有人發起徵稿,徵集2月9日那一天,人們獨處或與家人、戀人、朋友、同事等在一起的生活片段和心路歷程。發起方的設想是,將這些徵集來的故事整合爲中國人的影像日記,以“一日”的概念記錄特殊時候吾國吾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可以說,這場疫情的防控戰鬥中,沒有一箇中國人是旁觀者。《餘生一日》就是邀請所有抗疫、戰疫的參與者,用最簡單的手機記錄下自己最真實的生活,以及內心的領悟與期望。

2月5日《餘生一日》全民紀錄計劃首次發佈,極短的時間內便獲得了包括烏鴉電影、吳曉波頻道、虎嗅網、澎湃號“湃客”、鳳凰網文創、故事FM、讀者人物等多家媒體、自媒體的響應和聯合行動。截止到2月12日24時,近500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網友加入了此次拍攝計劃,製作團隊共收到超過3000份視頻素材。素材中,有普通人分享自己居家隔離的日常生活,有資深記者和紀錄片人專業且客觀的記錄下城市和鄉村的不同變化,還有正處於一線的病患和醫療工作者分享着身邊故事和內心情感,哪怕是最平凡的日常小事也能帶給人深深的觸動。


收集到的視頻裏,有從寧夏逆行到湖北的“二蛋大王”,一個玩搖滾的大夫,有66歲的創作者青源阿姨;有人世間逃不開的一個“情”字,也有人類與動物間的羈絆。而風中晾曬的口罩、在黃河邊拉手風琴的大爺、包餃子的老外等等,鏡頭之下,是疫情時期的萬象,也蘊含着最可貴的人間情懷。

對於創作者,這是一次八仙過海、萬花筒式的創作。而作爲平臺,優酷在疫情發生後踐行着平臺的職責與使命,開設了醫療、美食、人文、紀錄片等專欄片單,從人文關懷角度出發,在各個方面照顧到觀衆的內心需求。同時,時刻關注着疫情的動態發展,將最新消息送達給普通民衆。此次發起《餘生一日》,優酷希望製作出如萬花筒般衆生交雜的全景式記錄影像。在這個特殊時刻,這片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日十二個時辰中,人們用點點滴滴記錄下或感動、或悲傷、或喜悅的片段時刻,突顯出衆人共同對抗病毒的決心與力量。

《餘生一日》計劃於3月份上線,屆時每一個普通人將化身爲歷史的見證者,目睹疫情之中最真實的平凡生活,留存中國當下最珍貴的回憶實錄。

作者:王彥

編輯:張禎希

責任編輯:衛中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