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皇帝的众多妃嫔之中,齐妃无疑是最没有存在感的。
她没有过两位皇后那样尊贵,也没有年妃那样惹眼,藏在后宫之中平平淡淡,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大书特书的事迹可以描写。
这样的人物,给后世的小说家留下了很大的发挥空间。于是在各种影视作品中,齐妃成了一个可以随意揉捏的历史人物,时而是毒如蛇蝎的后宫老妖精,时而是为了护子不择手段的阴谋家。
比如看过《甄嬛传》的人,就不会对齐妃有什么好印象。
事实上,齐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的丈夫雍正皇帝最有发言权,原话是这样的:
咨尔妃李氏、持躬淑慎。秉性安和。纳顺罔愆。合珩璜之矩度。服勤有素。
简单总结,就是说齐妃是一个温柔贤惠,与世无争,而且规规矩矩的后宫女子。
而雍正给齐妃的封号“齐”,在满洲话中,是艳丽,俏丽的意思,客观上说明齐妃的颜值很高,起码在皇帝的眼里是美若天仙。
这样“才德双全”的齐妃,在雍正皇帝潜邸时期,深受宠爱,甚至可以说,年轻的齐妃,一度是雍正当年最宠爱的妃嫔。
有一个数据可以作为证据,那就是雍正皇帝一共有17个孩子,其中有4个都是齐妃所生,如果不是经常得到雍正的临幸,又怎能生出这么多娃娃?
能生,就是齐妃一生中,最大的特点。从公元1695年到公元1704年,不到十年的时间里,齐妃一共为雍正皇帝(当时还是四阿哥胤禛)生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可惜能生不一定能养大,齐妃所生的皇二子爱新觉罗.弘昐,不到两岁就去世了。
因为弘昐未曾序齿,所以齐妃所生的第二个男孩爱新觉罗.弘昀成了雍正的皇二子,结果弘昀也只活了十岁,就夭折了。
虽然如此,齐妃膝下还有一子一女,活到了成年,一个是皇三子爱新觉罗.弘时,一个是和硕怀恪公主。按照正常的的清朝妃嫔生平,起码能够保证在老皇帝驾崩之后,有子孙来请个安,颐养天年。
但是苦命如齐妃,却未能享受这样的天伦之乐。
怀恪公主是雍正的女儿中,唯一活到成年的一位,但也仅仅是活到成年,早在康熙五十六年三月,雍正还没有当上皇帝的时候,就英年早逝,连给外孙也没给齐妃留下,公主的称号也是雍正登基之后追封的。
对于这个女儿,雍正皇帝是有感情的,刚一当上皇帝,就将已经去世四年多的女儿重新按公主之礼安葬,还写了一篇纪念文章,以示缅怀。
齐妃最小的儿子弘时,在雍正四年的时候,过继给了他的八叔,廉亲王胤禩。这次过继,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事件,因为人家胤禩自己是有儿子的。清史中将这次过继描述为一次惩罚,是因为弘时“年少放纵,行事不谨”,惹得雍正皇帝龙颜大怒,才连儿子都不要了。
而彼时的胤禩,已经因为与雍正皇帝作对,而被罢黜王爵,废为庶人,连名字都成了“阿奇那”了,所以被过继的弘时,也等于同时失去了皇家身份,成了庶人。
弘时受不了这样的打击,第二年就郁闷而死。
因为弘时被废而死的过程太过奇怪,清史中讳莫如深,所以弘时也成了各种演义小说中的常客,成了不忠不孝的坏蛋。但以现有的史料看,弘时可能真的放纵不法,但是为了夺嫡勾结胤禩,甚至陷害四弟弘历之事,就纯属子虚乌有。
弘时死前,还曾给齐妃生过一个孙子,名叫爱新觉罗.永绅,可惜这个小孙子也和他的叔叔们一样短命,还没等奶奶把他养熟就没了,年仅四岁。
至此,齐妃的四个亲生骨肉,一个小孙孙全部离开了人世,白发人送黑发人,暗夜里不知齐妃哭过多少次,流过多少泪。
因为弘时的缘故,雍正皇帝对齐妃也没有从前那般重视,加上齐妃已经年老色衰,因此彻底失去了皇帝的宠幸,等于坐了冷宫。
作为一个“淑慎”的女人,齐妃没有对丈夫,对子女,对皇家,对自己的命运有任何怨言,她只是经常呆坐在自己的住处,看着紫禁城里一块四角的天空,在等死的过程中慢慢变老。
比激烈宫斗,你死我活更可怕的,是无人搭理,没人在乎,全世界都把她当空气。
公元1739年四月,齐妃病重。日理万机的乾隆皇帝听说之后,放下国家大事,亲自到北海五龙亭去看望这位可怜的老太妃。
是年四月二十四日,齐太妃因病医治无效,在北海五龙亭去世,享年64岁。九泉之下,想必她还能与四个孩子团聚,好于生前一个人在紫禁城里苦苦煎熬。
参考资料:《清史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