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皇帝的衆多妃嬪之中,齊妃無疑是最沒有存在感的。
她沒有過兩位皇后那樣尊貴,也沒有年妃那樣惹眼,藏在後宮之中平平淡淡,幾乎沒有什麼可以大書特書的事蹟可以描寫。
這樣的人物,給後世的小說家留下了很大的發揮空間。於是在各種影視作品中,齊妃成了一個可以隨意揉捏的歷史人物,時而是毒如蛇蠍的後宮老妖精,時而是爲了護子不擇手段的陰謀家。
比如看過《甄嬛傳》的人,就不會對齊妃有什麼好印象。
事實上,齊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她的丈夫雍正皇帝最有發言權,原話是這樣的:
諮爾妃李氏、持躬淑慎。秉性安和。納順罔愆。合珩璜之矩度。服勤有素。
簡單總結,就是說齊妃是一個溫柔賢惠,與世無爭,而且規規矩矩的後宮女子。
而雍正給齊妃的封號“齊”,在滿洲話中,是豔麗,俏麗的意思,客觀上說明齊妃的顏值很高,起碼在皇帝的眼裏是美若天仙。
這樣“才德雙全”的齊妃,在雍正皇帝潛邸時期,深受寵愛,甚至可以說,年輕的齊妃,一度是雍正當年最寵愛的妃嬪。
有一個數據可以作爲證據,那就是雍正皇帝一共有17個孩子,其中有4個都是齊妃所生,如果不是經常得到雍正的臨幸,又怎能生出這麼多娃娃?
能生,就是齊妃一生中,最大的特點。從公元1695年到公元1704年,不到十年的時間裏,齊妃一共爲雍正皇帝(當時還是四阿哥胤禛)生了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可惜能生不一定能養大,齊妃所生的皇二子愛新覺羅.弘昐,不到兩歲就去世了。
因爲弘昐未曾序齒,所以齊妃所生的第二個男孩愛新覺羅.弘昀成了雍正的皇二子,結果弘昀也只活了十歲,就夭折了。
雖然如此,齊妃膝下還有一子一女,活到了成年,一個是皇三子愛新覺羅.弘時,一個是和碩懷恪公主。按照正常的的清朝妃嬪生平,起碼能夠保證在老皇帝駕崩之後,有子孫來請個安,頤養天年。
但是苦命如齊妃,卻未能享受這樣的天倫之樂。
懷恪公主是雍正的女兒中,唯一活到成年的一位,但也僅僅是活到成年,早在康熙五十六年三月,雍正還沒有當上皇帝的時候,就英年早逝,連給外孫也沒給齊妃留下,公主的稱號也是雍正登基之後追封的。
對於這個女兒,雍正皇帝是有感情的,剛一當上皇帝,就將已經去世四年多的女兒重新按公主之禮安葬,還寫了一篇紀念文章,以示緬懷。
齊妃最小的兒子弘時,在雍正四年的時候,過繼給了他的八叔,廉親王胤禩。這次過繼,是一個非常奇怪的事件,因爲人家胤禩自己是有兒子的。清史中將這次過繼描述爲一次懲罰,是因爲弘時“年少放縱,行事不謹”,惹得雍正皇帝龍顏大怒,才連兒子都不要了。
而彼時的胤禩,已經因爲與雍正皇帝作對,而被罷黜王爵,廢爲庶人,連名字都成了“阿奇那”了,所以被過繼的弘時,也等於同時失去了皇家身份,成了庶人。
弘時受不了這樣的打擊,第二年就鬱悶而死。
因爲弘時被廢而死的過程太過奇怪,清史中諱莫如深,所以弘時也成了各種演義小說中的常客,成了不忠不孝的壞蛋。但以現有的史料看,弘時可能真的放縱不法,但是爲了奪嫡勾結胤禩,甚至陷害四弟弘曆之事,就純屬子虛烏有。
弘時死前,還曾給齊妃生過一個孫子,名叫愛新覺羅.永紳,可惜這個小孫子也和他的叔叔們一樣短命,還沒等奶奶把他養熟就沒了,年僅四歲。
至此,齊妃的四個親生骨肉,一個小孫孫全部離開了人世,白髮人送黑髮人,暗夜裏不知齊妃哭過多少次,流過多少淚。
因爲弘時的緣故,雍正皇帝對齊妃也沒有從前那般重視,加上齊妃已經年老色衰,因此徹底失去了皇帝的寵幸,等於坐了冷宮。
作爲一個“淑慎”的女人,齊妃沒有對丈夫,對子女,對皇家,對自己的命運有任何怨言,她只是經常呆坐在自己的住處,看着紫禁城裏一塊四角的天空,在等死的過程中慢慢變老。
比激烈宮鬥,你死我活更可怕的,是無人搭理,沒人在乎,全世界都把她當空氣。
公元1739年四月,齊妃病重。日理萬機的乾隆皇帝聽說之後,放下國家大事,親自到北海五龍亭去看望這位可憐的老太妃。
是年四月二十四日,齊太妃因病醫治無效,在北海五龍亭去世,享年64歲。九泉之下,想必她還能與四個孩子團聚,好於生前一個人在紫禁城裏苦苦煎熬。
參考資料:《清史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