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才会有最后揭底牌之前,那番寓意深沉的烛光晚餐,康熙皇帝送了佟国维一副眼镜,提醒佟国维看清形势,又暗示佟国维,你的心思我明白,感谢你对我工作的支持,接下来我要动手了,收拾八阿哥,连你也得一起端掉,但你也得理解我的苦心,反正你也老了该退休了,从后辈中挑一个人出来做大官,就算我对你的补偿吧。佟国维联络群臣,举荐八阿哥胤祀做新太子一事,更像是一个提前部好的局,与康熙皇帝一唱一和,一起坑八阿哥胤祀。

一、
佟国维是《雍正王朝》中,仅次于康熙皇帝的权谋高手。其政治手段,绝对不在康熙早年的权臣索额图,明珠等人之下。
他身在局中,却不自迷,在大部分时候,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即使在自己权力的巅峰时期,也能未雨绸缪,安排隆科多这样的闲子,去烧四阿哥和十三阿哥的冷灶。
记得在太子第一次被废,图里琛进京,安排康熙圣驾回京的时候,佟国维曾经语重心长地警告隆科多:不要随意掺和九王夺嫡之争,因为里面的水太深,一不小心就得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而后来康熙皇帝病危,八阿哥和四阿哥先后派人拉拢九门提督隆科多的时候,还是佟国维一语中的,指点隆科多:谁拉拢你你也不能听,等皇上(康熙皇帝)找你的时候,你听皇上的,才能万无一失。
事后看来,佟国维的确深谋远虑,对朝局的分析极为准确。
可是为什么这样聪明绝顶的佟国维,会在举荐太子一事中,骤然翻船呢?
二、
有人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佟国维聪明绝顶不假,但再聪明的人,也难免马失前蹄,站错队伍,真的是这样么?
显然不是。
佟国维联络群臣,举荐八阿哥胤祀做新太子一事,更像是一个提前部好的局,与康熙皇帝一唱一和,一起坑八阿哥胤祀。
那么,这个双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其实举荐一事一开始,佟国维并不是看好八阿哥,而是在太子被废的时候,会错了康熙皇帝的意,以为八阿哥胤祀是康熙皇帝心目中新太子的合适人选。
换句话说,佟国维一直都是忠于康熙皇帝的臣子,从来没有上八阿哥的贼船,他之所以一力支持八阿哥当太子,是为康熙皇帝张目。
为了让康熙皇帝省心,佟国维甚至不惜背上结党的罪名,联络群臣,原因也很简单,佟国维以为康熙皇帝懂自己-----即使我结党,那也是和皇帝结党,当然没有错。
康熙皇帝眼看着这个老臣领会不了自己的意思,赶紧放出了十三阿哥,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我并非看好八阿哥胤祀哦。
这个信号,一半是放给那些摇摆不定的京官,一半就是放给佟国维的。
三、
佟国维何等精明,一下子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于是接下来,二人的双簧戏便顺利成章了。
康熙一生,最讨厌的一件事便是结党,任何臣子或皇子,一旦沾上这个罪名,就万劫不复了。佟国维在看透康熙皇帝对八阿哥的警惕之后,并没有像一般政治菜鸟那样,收手不干,而是在八阿哥的热炕之上,又浇了一桶滚油。
于是,推荐八阿哥的表章堆满了上书房,大清朝百分之九十的官员都举荐了八阿哥胤祀。可怜胤祀自诩精明,却当局者迷,没有意识到此种情形的危险,不仅彻底让自己与太子之位无缘,还让自己完全站在了他皇阿玛的对立面。
那一刻,八阿哥的竞争对手不再是他的兄弟,而是他的父亲。
康熙:反了你丫了,这大清朝是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
八阿哥身边如有邬先生那样的军师,一定会在最后的靴子落地之前,奉劝八阿哥赶紧抽身,主动退出被举荐的行列,保存实力。佟国维如果真为八阿哥着想,一定会提醒八阿哥不要得意忘形,在皇帝问罪之前想好对策。
然而佟国维不仅没有提醒,还暗示九阿哥形势很好,这就绝对是别有用心了。
四、
君臣多年,翁婿多年,康熙皇帝和佟国维之间,可谓相知相得。
二人之间根本不需要多解释,经常能够心有灵犀不点通。
对于佟国维态度的细微转变,其他人看不出来,皇帝却心知肚明。
所以才会有最后揭底牌之前,那番寓意深沉的烛光晚餐,康熙皇帝送了佟国维一副眼镜,提醒佟国维看清形势,又暗示佟国维,你的心思我明白,感谢你对我工作的支持,接下来我要动手了,收拾八阿哥,连你也得一起端掉,但你也得理解我的苦心,反正你也老了该退休了,从后辈中挑一个人出来做大官,就算我对你的补偿吧。
宦海沉浮几十年的佟国维明白,这是康熙皇帝不拿自己当外人,故意施恩给佟家。
皇恩不可辜负,但恩赐给隆科多的九门提督,位置却并不稳当。
因为在康熙皇帝的心目中,隆科多曾经是个逃兵,做事并不可靠,让他上位完全是看在佟国维和佟国纲的面子上。
于是,佟国维又叫来隆科多,对隆科多进行上岗之前的政治培训,告诉隆科多佟氏几十年长盛不衰的奥秘。
隆科多也算是有政治悟性的人,马上便举一反三,隔天就大义灭亲,告发亲叔叔佟国维“有私心”,并引发八阿哥集团的全面溃败,给康熙皇帝交上了投名状,也让自己九门提督的任命多了含金量。
走出上书房的那一刻,佟国维趔趔趄趄,不让隆科多去扶着,在外人看来是埋怨隆科多卑鄙无耻,其实只不过是为了不让自己的表演露出破绽。
以上是作者一家之言,说的不一定对,欢迎各位看官批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