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是明朝經略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略要地,凡事在此統兵的主帥可以說皆是明政府的大將、名將,其中有李成梁、楊鎬、熊廷弼、王化貞、袁應泰、王在晉、孫承宗、袁崇煥、洪承疇等,其中以孫承宗、袁崇煥功績最爲卓越。可是如今人們說到明末遼東抗清的第一英雄人物,大多都說袁崇煥,卻很少知道有個孫承宗,這不免讓人爲之嘆息!

孫承宗的人生可以用大起大落來形容,他家本是富裕家庭,卻因爲父親的揮霍無度而家境沒落;他17歲以第一名的考中秀才,卻在考進士時位列第115名,最後殿試的時候又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第二名榜眼;他當過明光宗、明熹宗兩位帝王的老師,兩次救大明王朝於危難之中,卻又因奸臣的讒言而被解職回家,最後在清軍入關時率全家壯烈殉國。

1622年,孫承宗到山海關督師,他拜馬世龍爲大帥,培養重用了袁崇煥、滿貴等一批忠心耿耿又有才華的文武將領,經過4年的苦心經營招募訓練了十幾萬遼軍,收復了400餘里被後軍佔領的失地,修築大城9座,小城堡40餘座,屯田5000多頃,安置了數十萬戰爭難民,逼迫努爾哈赤後退700裏,營造了一條令後金軍隊望而生畏的關寧防線。

當孫承宗雄心勃勃欲大展身手之時,卻因魏忠賢亂政及讒言被免職。努爾哈赤聽說孫承宗被解職立即率八旗大軍來攻,魏忠賢的親信、遼東經略高第嚇得帶領關外官兵全部撤回山海關,孫承宗苦心締造的12車營戰車被丟到溝裏。幸虧駐守寧遠的袁崇煥與滿貴抗命不從,以紅夷大炮擊退後金軍,又利用孫承宗締造的關寧防線擊潰皇太極取得了寧遠、寧錦兩次大捷。

崇禎二年秋天,皇太極率清軍繞關寧防線進入長城直逼北京,危急時刻崇禎皇帝將孫承宗官復原職以護衛京師。當袁崇煥與皇太極在廣渠門外展開戰場僵持之時,孫承宗及時派出通州3000勁旅趕來救援,這才擊退了清軍。後來袁崇煥被殺,孫承宗一面調度援軍保衛京師,一面召回出逃山海關外的祖大壽,同時派戰船奇襲敵後迫使皇太極撤出關外,這才穩住了戰局。

接着孫承宗運籌帷幄,調動馬世龍、祖大壽東西兩路大軍收復了皇太極撤退後留下固守的永平、灤州、遷安、遵化四鎮,在關內肅清了清軍武裝。後孫承宗安排祖大壽修築大淩河,卻因奸臣作梗使工期延誤,皇太極得知消息後再次率軍包圍大淩河,發動長山之戰,致使祖大壽假降,何可綱自殺殉國。69歲的孫承宗因此被彈劾,再一次被解職。

孫承宗卸甲歸田後,明朝再也無力抵擋清軍,清軍入關後攻破高陽抓獲了孫承宗,多爾袞親自前來勸降但被拒絕,最後孫承宗坐在椅子上被兩名清兵用白綾勒死壯烈犧牲,他的6個兒子、2個侄子、12個孫子、侄孫全家共40餘人在高陽保衛戰中遇難,滿門忠貞,千古英烈。不過民間傳說孫承宗的四子孫鎬尚在襁褓的小兒子孫尚喜被丫鬟所救,倖免於難。

孫丫鬟將孫尚喜撫養長大並告訴他的身世,讓他牢記國仇家恨以伺機爲孫家報仇雪恨,可是隨着全國的統一清政府政權越來越穩定,孫尚喜一生未有機會反清復明,但他將遺志一代傳一代直到孫殿英。孫殿英曾自稱孫承宗的後代,他8歲時開賭場的父親與滿人賭徒發生糾紛被殺害,新仇舊恨讓發跡後的他幹出了轟動全國的盜清東陵事件,被稱爲“東陵大盜”。

後來馮玉祥曾在孫殿英移防晉城的歡迎會上調侃道:“我自以爲革命徹底,把宣統小皇帝趕出了紫禁城,可比起孫軍長我卻差的太遠了,他把清朝的祖墳都扒了,真夠上革命最徹底”。孫殿英卻不羞不惱地反駁道:“滿清殺了我祖宗三代,我不得不報仇革命啊!盜了清帝陵,我對得起祖宗,也對得起大漢同胞了!”

本文由軒軒有禮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