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祥、蔣凡等事件的發生,給了女生一個重要啓示:靠人不如靠己,有了獨立的自我,纔不至於成爲男人的附屬品。《雍正王朝》中的鄭春華,就是因爲感性大於理性,以至於漸漸失去自我,越陷越深,成爲男人之間爭鬥的犧牲品。

鄭春華有錯,但並無重大罪過,人生帶有很大悲劇色彩

在歷史的話語評價體系中,功過是非在很多時候並不一定占主導地位,人物的結局也會影響到最終評價。悲劇的主角,更能引起大家的同情,比如項羽、李廣這樣的悲情英雄。鄭春華的結局,同樣悲涼,完美地上演了紅顏薄命的悲劇。

掛着妃子的頭銜,鄭春華卻很少得到康熙的寵愛,這纔有了與太子那點事,這也是她這輩子唯一的過失。就事論事,譴責她無可厚非,但她的結局與應有的報應明顯不符。人比人,氣死人,武則天一邊伺候着李世民,一邊與李治談情說愛,不僅沒人敢拿她怎麼樣,最後反而母儀天下,甚至君臨天下,鄭春華就沒這麼好運了。

與胤礽東窗事發後,鄭春華不僅肚子裏的孩子沒了,還被髮配至辛者庫,每天累活髒活一大堆,跟《康熙王朝》中刷馬桶的容妃有的一拼。就這樣還沒完,她的心裏雖然一天到晚惦記着太子,但人家可沒把她當回事,復位之後,立刻就想對她趕盡殺絕。胤礽爲何要殺鄭春華呢?

一、他覺得第一次被廢,就是因爲被鄭春華連累,自己混得不如意,將過錯推給女人;

二、家醜不可外揚,有些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與鄭春華私通的事件,是胤礽揮之不去的“亮點”,也沒法擺上檯面,他擔心將來有人以鄭春華爲籌碼,對他進行打擊。如果此事被挑了出來,不僅皇室沒面子,康熙的臉也沒地方掛,胤礽肯定再次遭殃。因此,爲了防止夜長夢多,胤礽必須斬草除根。

站在古代權斗的角度來看,胤礽的行爲,能夠理解;站在感情的角度,胤礽的行爲,過於絕情,典型的渣男。鄭春華如果真的死在辛者庫,所有的事情一了百了,那對她反而是一種解脫,但偏偏天意弄人,讓她的噩夢再次延長了十年。

紅顏薄命,一輩子都活在他人心中

胤礽要殺鄭春華,卻派錯了執行人,他派胤祥去執行任務。結果胤祥並未按照胤礽的意見處理鄭春華,而是將她藏在雍親王府,這又是爲何?

第一,胤祥是出了名的“俠王”,真性情,看到鄭春華的下場,難免產生惻隱之情,不忍心下手。

第二,胤礽復出之後的一系列倒行逆施行爲,讓胤祥與胤禛寒了心,也由此對他產生提防心裏。因此,胤祥爲了防止胤礽鳥盡弓藏,就必須留下鄭春華,以此作爲自保的籌碼。

就這樣,鄭春華在雍親王府待了十年。在此期間,她不愁喫不愁穿,但沒有一天不是在煎熬中度過。在清朝,思想比較封建,鄭春華因胤礽那點事產生很強的自責心裏,即便每天喫齋唸佛也不能原諒自己。等到奪嫡之爭進入衝刺階段後,鄭春華終究沒能躲過一劫。

胤礽再次被廢后,鄭春華對胤禛不僅失去了利用價值,而且由籌碼轉變爲“定時炸彈”。她待在胤禛府上的事,其他皇子都知道,就等着關鍵時刻打出這張牌。就在胤禛發愁的時候,王掞主動上門,希望發揮餘熱,提出幫胤禛“拆彈”。胤禛求之不得呢,一番推諉之後,默認了王掞的提議。

王掞找到鄭春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後,勸說其自盡。於是,鄭春華便用一段白綾,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縱觀鄭春華的一生,她都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只能聽憑他人的擺佈。她的悲劇,在於第一步走錯之後,就踏上無底洞,前面她能控制,後面全部身不由己,奪嫡之爭的殘酷性以及時代價值觀念的束縛導致她深陷泥潭。

秋媚說:靠顏值只能喫一時的飯,尤其是豪門那口飯,並不那麼容易喫,鄭春華的遭遇就是前車之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