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朝大夥都知曉,這是一個經濟文化空前發展的朝代,文人騷客,文豪大家如同雨後春筍紛紛在這個時代冒頭,至於這長翅帽,則是由一代雄主宋太祖趙匡胤所改立的,沒錯,就是歷史上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一根棍棒打出八百里軍州的那位宋朝開國皇帝,關於這個長翅帽的故事,也是從他身上開始展開的。但是,不管真相到底如何,長翅帽的出現必有其道理,到底是因爲宋太祖皇帝趙匡胤的靈機一動產生的想法,亦或是在漫長的時間中因爲宋人的審美觀念變化而加長,這長翅帽都是宋朝服飾中最與衆不同的一種風格,它也不僅僅是作爲一種官員,乃至皇帝百姓日常穿戴的服飾,更是代表了整個宋朝文明文化的縮影,是一種時代的象徵。

小時候就特喜歡看古裝劇,不僅僅是因爲裏面那些曲折離奇的情節以及恢弘的歷史故事,也因爲那些古代人所穿着的特色朝代服裝。歷朝歷代的服裝都蘊含着其特殊的文化特色底蘊,每一種都有着社會制度的縮影,有時候甚至從一件服飾上一個小小的設計就能引出一個歷史故事。
在我看來,其實歷朝歷代之中,在服飾上最具備鮮明特色的莫過於歷朝歷代的官服了。官服最常見的就是圓領袍加烏紗帽,這是普遍官員的日常服裝,在其他上,則略有不同,大多會繡上一些奇珍異獸。而古代官服之中最有趣,最能凸顯特色的,那還得屬那些當官的官帽。
來說說官帽的發展
春秋秦漢的帽子高而狹長,樣式也簡樸,三國兩晉朝則佩戴玉簪,顯得美觀,到了唐朝,則帽子高度低了點,而且多了兩個類似兔耳朵狀的東西,直到宋朝時期,兩隻耳朵被加長了,也變直了,成了長翅帽,今天則是要講講這長翅帽的故事。
宋朝大夥都知曉,這是一個經濟文化空前發展的朝代,文人騷客,文豪大家如同雨後春筍紛紛在這個時代冒頭,至於這長翅帽,則是由一代雄主宋太祖趙匡胤所改立的,沒錯,就是歷史上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一根棍棒打出八百里軍州的那位宋朝開國皇帝,關於這個長翅帽的故事,也是從他身上開始展開的。
趙匡胤當上了皇帝
據說,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之後,才成爲了宋朝的開國皇帝。然此時,剛成爲開國皇帝的他則面臨了一個問題,因爲以前同其他人的關係是上下屬而非君臣,所以一次在上朝的時候他發覺,自己底下的這些大臣依舊沒能適應臣子的身份角色的變換,反而因爲以往自己與他們關係令他們對趙匡胤這位皇帝有對其他皇帝那般應有的尊重與忌諱,反而在朝堂之上竊竊私語。這樣對自己不敬的行爲當場就讓剛剛成爲皇帝的宋太祖趙匡胤震怒了。
要知道,作爲一個開國君主,趙匡胤本就自視甚高,而且疑心病及重,否則也不會有後來的杯酒釋兵權的事件發生了。不過雖然因爲羣臣們的行爲震怒萬分,可趙匡胤也不好拿他們開刀,畢竟法不責衆,而且這些大臣們都是跟他打江山的的開國功臣,若是責罰難免令世人說他薄情寡義。
趙匡胤對官帽的改良
這時勃然大怒的趙匡胤想到,既然不能夠以此爲由頭去責罰的話那是否又能夠分開他們彼此之間的距離使得他們不再交頭接耳呢,想着想着他頓時心生一計,於是隔天,他就下旨開發出一種特別的帽子,帽子的兩邊加兩根長長的翅子,專供官員上朝使用,加長的翅子使得官員們之間的距離被遠遠增大,防止他們相互咬耳朵說悄悄話。
果然,宋太祖的這辦法確實有效,在這類款式的管帽出現後,字詞朝中的大臣再想交頭接耳都礙於翅子太長會相互妨礙到,不得不放棄了這種想法。而宋太祖趙匡胤呢,也很滿意這樣的情況,漸漸地,這類款式的長翅帽成了宋朝時期獨有的一種官帽,以至於後世影視劇中,宋代官員都掛着兩根長條,看起來極爲搞笑。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說法說宋太祖趙光胤設計這種長翅帽只是一個傳聞,其實早在宋太祖之前上百年,這類長翅帽幾女已經出現在了。從唐代的幞頭開始,隨着時間的變遷,兩邊的條子隨着人們審美的變化漸漸變長,直到最終演變成這個模樣,宋代正式文獻中也依然直接稱爲“幞頭”或“折上巾”,畢竟如果這僅僅只是爲了避免官員交頭接耳的話,那爲什麼皇帝和其他百姓也要戴,難道他們也要避免與別人交頭接耳嗎,所以說,很多人也只是說這是個傳聞。
直到今天,這長翅帽的由來依舊一個遺留在歷史長河上的問題,我們不知道究竟哪一種說法是正確的。但是,不管真相到底如何,長翅帽的出現必有其道理,到底是因爲宋太祖皇帝趙匡胤的靈機一動產生的想法,亦或是在漫長的時間中因爲宋人的審美觀念變化而加長,這長翅帽都是宋朝服飾中最與衆不同的一種風格,它也不僅僅是作爲一種官員,乃至皇帝百姓日常穿戴的服飾,更是代表了整個宋朝文明文化的縮影,是一種時代的象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