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安岳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安岳在石刻文化旅游开发方面的“十六字方针”。据安岳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刘毅介绍,在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的情况下,安岳县近年来主要靠“三防”措施对安岳石刻进行综合保护。

说起石刻艺术

人们总会想起龙门、云冈等著名石刻圣地

在四川,除了海内外知名的乐山

还有一处石刻宝地——资阳市安岳县

这里拥有

现存最大规模的唐代道教石刻群及摩崖经窟

被誉为“石刻之乡”

近年来,安岳县积极推动当地石刻的申遗、立法工作,并通过全域旅游等多种方式,大力推进资源整合,推动安岳石刻走出“深闺”。

邀请十余家媒体到安岳采风

近日,中国旅游报、中新社四川分社、四川日报、四川在线、资阳日报等十余家媒体记者参加四川省第十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媒体采风活动,来到安岳县毗卢洞,一尊悬坐于峭岩石窟的莲台之上的“水月观音”像映入眼帘。

据导游介绍,这座“水月观音”是全国少有的宋代石刻艺术精品,尤其是造型展示的绰约风姿,被誉为“东方维纳斯”

【安岳县毗卢洞“水月观音”像】

其实,这样雕工精美、布局巧妙、装饰华丽的雕刻在安岳县比比皆是:玄妙观摩崖造像群、圆觉洞分龛雕刻“西方三圣”、卧佛院释迦涅槃造像……

全县现有

石窟寺及石刻类不可移动文物234处

石刻造像10万余尊

石刻经文40余万字

涉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达10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

全县69个乡镇都有石窟造像遗址

“三防”措施综合保护安岳石刻

在安岳,由于石刻点多面广,文物级别高,安防、消防、防雷设施设备亟待升级,石刻被盗的风险长期存在,加之文物保护专业人才匮乏,在文物保护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不足,保护环境亟待改善,合理开发利用效应也不明显,对监管维护工作来说更是个巨大的挑战。

【孔雀洞宋代“孔雀明王”摩崖石刻造像】

据安岳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刘毅介绍,在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的情况下,安岳县近年来主要靠“三防”措施对安岳石刻进行综合保护。

哪三防?

  • “人防”是在全县重要文物保护点聘请60多名管理员24小时看守;
  • “技防”是在全县45处重要石刻文物点周围安装遮挡式微波探测器、报警器,采用红外线监控等技术手段来防盗;
  • “犬防”则是在文管员之外,再配备50条狼狗,对企图偷盗的不法分子形成预警和威慑。

据透露,即便是简单的“三防”,安岳县财政每年都专项投入资金近百万元。

积极推动石刻的立法工作

在更多未纳入“三防”、仅靠当地自觉守护的文物点,安全保护刻不容缓。为此,2018年12月18日,资阳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正式公布《资阳市安岳石刻保护条例》。这是资阳市首部地方性实体法规,也是四川省首批出台的石刻类文物保护地方性实体法规。

《资阳市安岳石刻保护条例》对保护范围、保护方式、禁止行为、处罚规则等方面都做了更细致具体的规定,其中,对破坏安岳石刻历史风貌或破坏文物本体安全的行为,最高可处50万元罚款。

重启安岳石刻的申遗工作

“该条例颁布实施后,安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人才队伍、保护资金、保护措施、行政执法等方面的问题在立法层面得到解决。”刘毅表示,在此基础上,安岳县也重启了安岳石刻的申遗工作,恢复了安岳石刻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力争将安岳石刻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 正在遭受风化、渗水侵蚀的佛经】

在成功入围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之后,资阳市也在谋划如何破题。安岳石刻作为资阳独特的文化和旅游资源,除了立法申遗保护,探索旅游开发保护也成为不二之选。

积极探索石刻旅游开发保护

据悉,安岳县已与四川出版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致力于安岳石刻保护,并将规划安岳石刻文化旅游综合体、石刻文化主题博物馆等项目,孵化石刻文创产品

此外,安岳正大力推进“旅游畅通升级工程”,着力解决石刻资源分散问题。

在《资阳市安岳石刻保护条例》中,记者也发现了针对安岳石刻开发利用的相应规定:“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安岳石刻文化价值挖掘,整合安岳石刻资源,加强旅游公共服务和旅游形象包装和推广,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安岳石刻文化旅游开发。鼓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托安岳石刻资源,开发、经营石刻文化创意产品。”

石刻文化旅游开发“十六字方针”

规划先行,招大引强,整合资源,提升形象。”据安岳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安岳在石刻文化旅游开发方面的“十六字方针”。

未来,安岳县将利用成都—资阳同城化、成渝区域合作的契机,加强与周边市县的区域合作,联合打造“唐宋石刻艺术精品之旅”“巴蜀佛教文化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景区共建,线路同享,全方位提升安岳石刻旅游新形象,让石刻真正“活”起来。

让我们一起期待

安岳石刻走出去!

安岳有更好的发展!

欢迎小伙伴在评论区留下

你对安岳的美好祝福!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图文编辑:屈维 值班主编:唐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