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名张耳,大梁人士。我曾是信陵君无忌公子的门客,当过逃犯,做过将军,任过丞相,连一国之王都当过两回,我这一辈子的经历可以说很丰富。这一辈子我经历过很多事,交过很多朋友,思来想去,我这一生最得意的事并不是为我张家立了一个国,而是跟汉王交了朋友。年轻时候,我在老家也算小有名气,汉王那时候还叫刘季,经常来我家,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听我讲故事,像个小迷弟。我一直纳闷,当时我怎么就没瞅出他还有当皇帝的潜质呢?幸亏那时候我没怎么得罪他,要不然就没我现在的赵王喽,呵呵。说起年轻的时候,我还挺怀念,像汉王这样的小迷弟,我可不只有一个,交往最深的还是要数陈馀,唉。
陈馀,我曾一度觉得他就是我的颜回。他跟我一样也是大梁人,从小就跟着我东奔西走。他对我很尊敬,我也很欣赏他,可以说亦师亦友。陈馀真的很不错,跟着我没几年,学识就已不输于我,而且身材孔武有力,卖相可比我好多了。
可惜,名声这东西,有时候真的不一定是个好东西。嬴政亡了我魏国后,不知道从哪儿听说了我和陈馀,便想招我们当官,并以一千金寻我,以五百金召陈馀。亡国之恨还未消,敌国之职,我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带着陈馀我就跑到陈县隐姓埋名,并为里正干活谋生。这段日子是我这一辈子最艰苦的一段岁月了,不止是肉体上的,还有心灵上的。陈馀血气方刚,受不了这苦闷的日子,时常顶撞里正,里正也很恼他。有一次里正抓住了他的小辫子,就鞭笞他,陈馀当即就想反抗。他若一闹,势必惊动上面,官府若一追究,我们的身份很有可能就暴露了。我一看陈馀的状态不对,连忙帮着里正制住了陈馀,让他尽量配合刑罚。那个时候陈馀的确还是比较听我话的,他终究没有发作,默默受刑,唉,也确实难为他了。
苦难的日子终于迎来了转机,始皇帝嬴政死了没多久,陈涉起事反秦,并一路攻到陈县。陈涉声势浩大,起事之时据说只有几百人,短短几个月就发展到数万人。我感觉投靠他是个机会,运气好的话还能复国。现在陈涉正要招兵买马,壮大实力,急需我们这样的名士捧场,他应该会欢迎我的。我果然没有猜错,陈涉见过世面,知道我和陈馀的名声和影响力,一见我俩主动前来投效,自没有亏待的道理,将我们奉为上宾。
我本以为陈涉首举义旗,是个有智慧和远见的人,后来才发现大谬。陈涉觉得自己实力已经够强,旁边人一怂恿,他就想自立为王。之前他还是率众抵抗暴政的英雄,一心为公,人人都须敬仰。而一旦称王,就暴露了自己的私心,大义的旗帜就不在自己手中了。现在当务之急是发动更多的民众一起来反抗,而最好的动员方式是册立山东六国之后,共同抗秦。六国才亡了十几年,这些年暴秦大搞严刑峻法,民众苦不堪言,甚是怀念六国旧人。这时候王室后裔站出来振臂一呼,势必应者云集,陈涉再以首倡义举的身份来组织六国反秦,肯定事半功倍。陈涉怎么就这么自信凭自己就能覆灭的了秦国呢,他起事后之所以能连下数城,主要还在于秦国疏于防范,内地没有足够的驻军。等咸阳那边反应过来,消灭他只是翻手之间。
陈涉还假惺惺地询问我的意见,我就将这些道理分析给他听,他终归没有听我话,自立为楚王。唉,陈涉目光如此短浅,他离灭亡也不远了。得赶紧找机会脱离他,陈馀出了个主意,建议陈涉率大军主力继续向西攻关中,由我们带偏师进攻侧翼河北之地。陈涉同意了,但显然对我们这些新加入的人不放心,他以亲信武臣为主将,以我和陈馀为左右校尉,率三千士兵攻略河北,同时还不忘将我们的家眷留在陈县。
河北原为赵地,这里秦国兵力空虚,只有少数郡兵驻守。我们一到赵地,果然应者云集,许多郡县传檄而定。转眼之间,已经占据了数十座城池,实力相比陈涉本部已不遑多让。武臣的心思活络起来,不愿再居陈涉之下,便自立为赵王,定都邯郸,还封我为丞相,封陈馀为大将军。其实到现在我还为这件事后怕不已,万一此举将陈涉激怒,肯定会杀我们留在陈县的家眷泄愤。幸亏这次陈涉没有莽撞,勉强承认了武臣的赵王之位,对陈县的家眷只是软禁,并没有再过多为难,还将我的长子张敖封为成都君。说起来,陈涉只是少智,为人还是不错的。
陈涉之所以原谅了武臣的背叛,全在于秦国这个大敌的存在,他想让我们向西,合兵攻秦。但若是还要合力攻秦的话,之前自立还有什么意义呢。我劝武臣不要西征,而是北上。现在秦国的注意力都在陈涉身上,无暇他顾,我们正好坐山观虎斗,专心巩固后方。只有占据了北边的燕代之地,将整个河北整合在一起,才能在这乱世居于不败之地。武臣显然要比陈涉更听话,没有派兵汇合陈涉,而是派韩广攻燕地,李良攻常山,张黡攻上党。
这几支人马的进展比我预想的还要顺利,顺利的让人无法相信,韩广几乎兵不血刃就占领了燕地,随后照瓢画葫芦,学武臣自立为燕王,和赵国决裂。我和陈馀跟着武臣一起去征讨,也没讨得便宜,只得认下这个新王。随后,李良也反了,李良比韩广做的更绝,直接进突袭邯郸,杀死了武臣。我对李良根本没有防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好在我平常人缘还算不错,在当地赵人的帮助下,我和陈馀才得以幸存,逃出了邯郸,可谓死里逃生。
经此一难,我算认清了,陈涉带出来的人,人人带反骨。要想自立,我得寻找其他力量。在赵人的帮助下,我找到了赵国王室后裔赵歇,拥立他为赵王,暂都信都,并以他的名义召集赵人。于是,我再次当上了赵国的丞相,陈馀再次当上了赵国的大将军。
不久,李良来攻,陈馀率军出战,大败之,李良遁走,并投降了秦将章邯。我让陈馀继续北上,收复赵国故土,而我带着赵歇还都邯郸。然而这段时间我注定奔波,邯郸没待多久,我又带着赵歇北撤巨鹿。李良之前是跑了,却引来了秦军,章邯连败陈涉、田荣、项梁,一副犁庭扫穴的架势,挟大胜来攻河北,新建立的赵军根本不是其对手,大败于秦军。为了避开秦军的锋芒,并给援兵争取时间,我放弃了邯郸,北撤到巨鹿,那是一座坚固的小城,易守难攻,同时储粮甚足,足够坚守很长时间。
秦军不知为什么,这次誓灭赵国,对我是紧追不舍,摧毁了邯郸城后,继续北上,将我和赵歇围在巨鹿城中。城外的秦军足有二十多万,而巨鹿城中只有万余士兵,除了寄希望于外部援兵,别无他望。被围的这段岁月是我这一辈子最受煎熬的日子了,突围根本就没有胜算,我只能不停的向燕、齐、楚等国发求援信,希冀他们看在同是反秦阵营的份上,出兵解围。
诸国也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援兵倒是都派了,却都不敢跟秦军作战。到了巨鹿城外,都抱着保存实力的想法,一个个都深挖壁垒,作壁上观。秦军也真是邪了,视周遭诸国军队如无物,只认准巨鹿城死攻。我那个时候简直是要疯了,我就像一个溺水的人,水岸明明就在三尺之外,可岸上的人就是不肯伸出胳膊拉我上岸。唉,我也不能这么说他们,毕竟非亲非故,犯不上为了赵国拼命。可是我不能接受的是,陈馀也跟着他们一起在外面只顾看热闹,而不伸把手。
之前陈馀领兵北上,恰好避开了章邯,他在北地收拢了数万兵马,实力远比巨鹿城内的守军强,可他一点试图解围的行动也没有呢,甚至都不主动派人进城联络,只有我派人出城催促的时候才有个回应。他可是赵国的大将军,那个时候说他是我关系最好的朋友也不为过,于公于私,他都该做点什么啊。
陈馀每次给使者的回复都是他打不过秦军,只能等跟诸国援军协商好了,共同对敌,才有获胜可能。希望我能再坚守一段时间,即使巨鹿真的陷落,他也会为我和赵王报仇。我当时一听,就气不打一处来,将军如果觉得可能会败就不打仗了,那还要他干什么!而且诸国都心怀鬼胎,他们若能协商一致,早就商量好了,何必等到现在。陈馀说是等援军齐心,其实就是怕死!
好在赵人甚是英勇,他们也知道即使投降也是死路一条,守起城来更是拼命,秦军一时也破不了城。可一直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啊,城内的粮食早晚会吃完,到那时候再怎么办?我别无他法,只得一次次派人冒险出城,求陈馀出兵,他要是能带个头,没准儿就带动着其他国家的军队也出战了。我派出了手下最忠心也最善谈的张黡和陈泽去求援,结果不仅没带回陈馀的回信,连他们也没回城,我是愈加绝望。
直到后来,项王出现了。项王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能打仗的人,他从楚地千里赴援,率楚军独自出战,横击秦军,九战九胜。打到最后,章邯都降了,巨鹿之围彻底解除。
我带着赵王出城感谢完项王和各路诸侯,随后就去找陈馀。我对他失望透顶,而他无话可说的态度让我更恼火。我不由想起张黡两人,两人在我出来了之后也没来拜见,很是奇怪,便问陈馀他们两人的下路。不料陈馀一听我提起他们两人就火了,说两人以死为要挟我出兵,就让他俩率五千人去试探秦军实力,然而最终全军覆没,两人也死在了战场上。后来我知道了陈馀所讲为实情,但当时无论如何也不相信陈馀的话,我在城中从没听说陈馀出过兵。我不好现场守着那么多人跟陈馀发作,陈馀却先恼了,他说,既然我不信任他,就另选人当大将军吧。说完他就走了,还将大将军印绶扔在了案桌上。
明明是陈馀见死不救,现在他反倒委屈起来了,天底下竟然还有如此之事。我气的浑身发抖,但是真要罢免陈馀吗,那也不地道,毕竟这些士兵都是他召集来的。就在我犹豫的时候,旁边有人对我说“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我一想也是,陈馀这是以兵权赎罪,我干嘛不接着,于是正式接掌了军营。不料没一会儿,陈馀又回来了,见我接了印绶,就又走了,没留下一句话。我还在气头上,也懒得去追他。
他陈馀太把自己当回事了,赵国没有他照样可以运转,甚至运转的更好。项王打败秦军后西攻咸阳,征召各路诸侯一起进军,我作为赵国的代表,一起西去。秦军主力已经覆灭,之后的路一片坦途,秦国毫无悬念的灭国了,甚至没等我们的大军到关中,仅凭汉王的一支人马就攻占了咸阳。
灭秦大功告成,项王作为联军盟主,大封有功之臣。我被封为常山王,都信都。而陈馀自罢官后就没参与战事,贡献甚微,但仍被封为南皮侯,并享有三个县的领地。
我回到国都后,将之改名为襄国,跟陈馀就想井水不犯河水,权当从来没有这么一个学生。可怎料陈馀他对我却一直怀恨在心,他拿到领地后,又与齐国田荣勾结,合兵偷袭襄国。我对他根本没有防备,襄国转眼之间就沦陷了,得亏民众支持,我才得以顺利逃出。我没有仗着常山国以大欺小,他却不知感恩,勾结外邦偷袭他的授业恩师,我到现在都想不出陈馀的心为什么这么狠毒。
陈馀与田荣的联军我无法对付,只得西走汉中,投奔汉王。汉王果然重情重义,收留了我,并承诺为我报仇复国,而我留下为他参谋,并靠我的人脉和声望,为他招兵买马。陈馀占领襄国后,为了收买人心,又将赵王歇迎回了襄国,赵王不愿与他共处,就想将他支到代地当王。陈馀马上暴露了他的本心,以国家不稳为借口强留在襄国,把持赵国朝政。
我收到赵国的消息,只想汉王早点发兵攻赵,奈何汉王仍以项王为主要对手。为了避免刺激山东诸国,汉王想拉拢陈馀,而不是攻击他,我也无可奈何。更让我无法接受的是,陈馀觉得汉王有求于他,就端起架子来,甚至要挟汉王杀了我,否则不出兵对抗项王。汉王不想将陈馀推入项王的阵营,想了个主意,找了个相貌和我相似的死囚,砍掉首级后送给了陈馀,陈馀收到的我的脑袋后才总算出了兵。汉王为了不走漏风声,就让我深入简出,避免抛头露面,形同逃犯。想来这是我第三次当逃犯了,第一次因为名声太小,得罪了贵人,只能逃走;第二次因为名声太大,被暴秦盯上了;而这第三次,全拜陈馀所赐,灭国之余还要对我赶尽杀绝。
后来,汉王与项王的第一次合战失败,我不慎暴露了行踪,被陈馀的耳目发现,陈馀立马反了汉王。汉王焦头烂额,重整军力,我也得以重返台面。汉王终于发现陈馀这样的人根本不可靠,决定先铲除他,安定好侧翼再抗项王。
于是汉王率主力同楚军对峙,而我和大将军韩信带偏师平定山东其他诸侯。魏国国土狭小,一鼓即平,后面就是陈馀盘踞的赵国。陈馀占据井陉阻挡我军,韩信乃绝世名将,用兵之神甚至超过项王,陈馀根本不是对手,被阵斩于泜水边,陈馀自是死不足惜,然而最后还连累赵王歇也死于乱军之中。
汉王帮我杀了仇人,将我立为新赵王。想我张耳本是魏人,后避秦人,依附楚人,却在赵地辅佐了武臣、赵歇两任赵王,最后自己又给赵人当了王,赵国算是我的第二家乡了。近年来,我深感身体越来越差,终于到了这弥留之际,回想这一生,能终老赵地,也算无憾了。唉,还有陈馀,他也是大梁人,也是死在赵地,不知到了阴间,会不会还遇到他,他会不会还对我喊打喊杀。

欢迎关注下篇《我叫陈馀》,欢迎关注我的大鱼号 生物学家讲历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