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時在宮中負責起草詔書的,是蕭子良的親信中書郎王融(竟陵八友之一)。蕭賾共生有23個兒子,此時在世的還有16個,其中年齡最大、名望最高的,是他的次子竟陵王蕭子良。

NO.173

擺在蕭賾面前的,主要有兩個選擇

是按照立嫡立長的原則,立蕭長懋的嫡長子蕭昭業爲皇太孫;

是從蕭長懋的衆多弟弟中挑選德才兼備者爲新太子。

蕭賾共生有23個兒子,此時在世的還有16個,其中年齡最大、名望最高的,是他的次子竟陵王蕭子良。

蕭子良是蕭長懋的同母弟,時年34歲,歷任丹陽尹、南徐州刺史、侍中、南兗州刺史、司徒等多個要職,且性情寬厚,禮賢下士,很得人心。

當時以他爲中心,如衆星拱月般聚集了一大批名士,最有名的有範雲、沈約、蕭衍、謝朓、蕭琛、王融、任昉、陸倕等八人,號稱“竟陵八友”。

八人大多出自名門望族,如蕭衍、蕭琛出自蘭陵蕭氏,與皇室同宗;謝朓、王融分別出自南朝頂級豪門陳郡謝氏和琅琊王氏;沈約則出自江南大族吳興沈氏,是劉宋開國名將沈林子之孫……

除了以上幾個,蕭子良的密友中,還有一個著名的非主流——範縝。

說他非主流,倒不是說他屁股上有紋身或者嘴脣上穿鼻環,主要是精神層面的——他是那個時代極其罕見的無神論者。

範縝曾寫過一篇著名的文章《神滅論》,以物質第一性爲原則,系統闡述了無神論的思想,有力斥責了魏晉時期盛行的宗教佛學思想,讓人們認識到了神的本質,在我國古代思想發展史上有着劃時代的意義。

相傳他和蕭子良曾有過一次著名的辯論。

蕭子良是個篤信輪迴報應的虔誠佛教徒,作爲朋友,他對範縝的離經叛道非常惋惜,一直想說服他改變觀點。

那天,幾個人在竟陵王府的後花園喝茶聊天。

蕭子良問範縝:如果沒有輪迴,爲何世上會有富貴、貧賤之分?

範縝沒有馬上回答,而是抬頭看了看四周。

這是一個院子,面朝大樹,春暖花開。

一陣風吹過,花朵紛紛從樹上掉落,四處飄飛。

他一下子就有了答案。

於是他用手指着隨風飄散的花朵說:人生呢,就和這些花一樣,有的飄過珠簾掉到了牀上,有的掠過籬笆掉進了糞坑裏,掉到牀上的好比是殿下您,掉到糞坑的就是下官我。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花朵,兩種命運。這和輪迴哪有什麼關係?

蕭子良一時無言以對,半晌之後才無奈地搖了搖頭:唉,你這個人啊,五官不錯,可惜這三觀,實在是不符合大齊的核心價值觀,難怪當不了大官……

後來,愛才的蕭子良又多次派人勸範縝:憑你的才華,當個中書郎綽綽有餘,爲什麼偏要發表這種荒謬偏激的言論呢?

範縝大笑道:如果肯放棄我的理論去換取官職,我早已做到尚書令或者僕射了,何止區區一箇中書郎!

他的淡泊名利、堅持真理由此可見一斑。

蕭子良的重視人才、求賢若渴也由此可見一斑。

正因爲如此,很多人都認爲有着“賢王”之稱的蕭子良是新太子的不二人選。

但蕭賾卻偏偏選擇了年僅20歲且沒有任何經驗的長孫蕭昭業。

爲什麼?

沒人知道——正如沒人知道爲什麼很多美女偏偏會選擇渣男一樣。

立完蕭昭業不久,蕭賾就不行了。

蕭子良應召入宮服侍醫藥。

當時在宮中負責起草詔書的,是蕭子良的親信中書郎王融(竟陵八友之一)。

見皇帝人事不省,他決定趁機矯詔擁立蕭子良。

很快他就草擬好了詔書,隨後親自站在宮門口,想阻擋皇太孫蕭昭業入內。

不料就在此時已經昏迷很久的蕭賾竟然醒了,開口第一句話就是:太孫呢,太孫在哪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