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在《我和我的祖國》中飾演一位爲研製原子彈而隱姓埋名的科學家,在《攀登者》中則飾演登山員兼攝影師曲松林,在1960年登頂過程中,爲挽救其生命,吳京飾演的隊友方五洲爲他扔掉了攝像機,1975年兩人在珠峯腳下重逢時,張譯的一句“我敬你,我恨你”道出了英雄心中多年積蓄的無盡遺憾。影片巧妙地將敘述重點放在了第二次攀登珠峯上:首次登頂15年後,方五洲(吳京飾)帶領的登山隊在氣象學家徐纓(章子怡飾)、老隊友曲松林(張譯飾)的協助下,帶領李國樑(井柏然飾)、楊光(胡歌飾)等第二代登山者向珠峯挺進,由於有了第一次登頂過程中的種種遺憾,第二次登頂更具壯士斷腕、背水一戰的悲壯感。

10月5日晚9時許,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影片、中國首部登山題材影片《攀登者》在雨花客廳AMG海上明珠影城舉行路演。在影迷一浪高過一浪的歡呼聲中,影片主演吳京率先出場,一身格子襯衣配牛仔褲,以及印有“攀登者”字樣的T恤,給人感覺比銀幕上的“硬漢”形象年輕且親切了不少。隨後,導演李仁港,演員張譯、井柏然悉數到場,尤爲令影迷欣喜的是,在之前多場路演中缺席的高人氣演員胡歌也與其他主創“合體”,其最新長髮造型更被影迷譽爲“瀟灑俊逸”。

《攀登者》南京路演火爆,吳京張譯胡歌悉數到場|影迷高喊:我們都是攀登者《攀登者》南京路演火爆,吳京張譯胡歌悉數到場|影迷高喊:我們都是攀登者

《攀登者》是中國第一次嘗試登山冒險題材,主要講述了繼1960年中國登山隊首次登頂珠峯後,爲獲得國際世界的承認(第一次登頂未留下影像資料),於1975年再次向珠峯發起衝刺的故事。

爲何要攀登珠峯?在中國登山隊這裏,原因並不是像英國著名登山家喬治·馬洛裏所言,“因爲它就在那兒”,而是爲確立中國對珠穆朗瑪峯的合法主權進行的一次“爲國登頂,寸土不讓”。片中,1960年登山行動中不幸遇難的老隊長留下了臨終遺言“我們自己的山,自己要登上去”,成爲後繼者念茲在茲的座右銘,一句“登上去,活着回來”尤爲凸顯了攀登珠峯的慘烈和悲壯。

《攀登者》南京路演火爆,吳京張譯胡歌悉數到場|影迷高喊:我們都是攀登者

影片巧妙地將敘述重點放在了第二次攀登珠峯上:首次登頂15年後,方五洲(吳京飾)帶領的登山隊在氣象學家徐纓(章子怡飾)、老隊友曲松林(張譯飾)的協助下,帶領李國樑(井柏然飾)、楊光(胡歌飾)等第二代登山者向珠峯挺進,由於有了第一次登頂過程中的種種遺憾,第二次登頂更具壯士斷腕、背水一戰的悲壯感。影片中時時出現颶風、雪崩、坍塌、懸崖峭壁,可謂“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在這宛若矢石交攻的災難片場景中展開的“爲國登頂”,使得隊員們的艱難跋涉,和珠峯之巔飄揚的五星紅旗更具有非同一般的分量。

《攀登者》南京路演火爆,吳京張譯胡歌悉數到場|影迷高喊:我們都是攀登者

片中,幾位主演均有不俗的表現。據瞭解,吳京在2019年1月初就進抵達崗什卡雪峯,進行了半個月的極寒訓練,親自上陣爬雪山,凍得鼻青臉腫,中間經歷了缺氧、生病等。戲裏六七十度的雪坡都是要演員自己去爬,爲此他專門去學了攀冰,怎麼使用冰鎬、怎樣刨冰壁爬雪坡。片中,在冰裂縫之間架梯、在廢置工廠的樓房間徒手攀爬,對吳京來說都是既大顯身手、又令影迷“啊啊”讚歎不已的絕技。

《攀登者》南京路演火爆,吳京張譯胡歌悉數到場|影迷高喊:我們都是攀登者

在昨晚於南京仙林舉辦的另一場路演中,吳京情緒十分高昂:“《戰狼 1》在南京拍的,這裏是我成功的地方,既然來到這裏,我想說些從沒說過的話。” 對於有人質疑他在消耗過去的成績這個話題,吳京作出回應:“取得成績,以後就一直享用這個所謂的成績,這在吳京的字典裏是不存在的。”

《攀登者》南京路演火爆,吳京張譯胡歌悉數到場|影迷高喊:我們都是攀登者

片中,俊逸瀟灑的胡歌也帶來了極富有張力的表演。胡歌飾演的楊光(原型夏伯渝),爲繼承父親遺志而登山,卻因身體掩埋在雪中而導致雙腿麻木,甦醒時強自站起,呵斥隊友“不要扶我,我自己站起來!”的一幕令人淚眼潸然,成爲片中最動人的鏡頭之一。而胡歌的表演也收穫了角色原型、登山者夏伯渝的認可。1975年登山時失去雙腿的夏伯渝,43年間5次嘗試登頂,終於於2018年5月14日10時40分依靠假肢登上了珠峯。

《攀登者》南京路演火爆,吳京張譯胡歌悉數到場|影迷高喊:我們都是攀登者

“胡歌你知道嗎?我的高考作文寫的就是夏伯渝,沒想到你竟然演了他!”路演現場,一位大學生這樣對胡歌說。“那你會因爲我飾演了你心中的英雄而更認可我嗎?”胡歌的機智回答引發了陣陣笑聲。

《攀登者》南京路演火爆,吳京張譯胡歌悉數到場|影迷高喊:我們都是攀登者

演員張譯無疑是這個國慶檔中的熟面孔。他在《我和我的祖國》中飾演一位爲研製原子彈而隱姓埋名的科學家,在《攀登者》中則飾演登山員兼攝影師曲松林,在1960年登頂過程中,爲挽救其生命,吳京飾演的隊友方五洲爲他扔掉了攝像機,1975年兩人在珠峯腳下重逢時,張譯的一句“我敬你,我恨你”道出了英雄心中多年積蓄的無盡遺憾。作爲1975年攀登珠峯兼聯合科學考察行動的總指揮,張譯飾演的曲松林經歷了從冒進、到痛失隊友的悲痛,再到謹慎保守的心理軌跡轉變,直至最終勝利圓夢的坦然和釋然,整個表演過程堪稱多層次、多變化。 路演現場,張譯對《攀登者》給予了極高的評價:“這部影片是我看過的華語影片中,場面最震撼、情懷最動人、愛情最催人肺腑的作品。當你想要帶父母看一場電影時,當你感到迷茫,不知道該怎麼走,希望別人拉你一把時,請來看一場《攀登者》。”

《攀登者》南京路演火爆,吳京張譯胡歌悉數到場|影迷高喊:我們都是攀登者

85後演員井柏然的表現亦可圈可點。身爲1975年登頂行動中的攝影師,井柏然飾演的李國樑深知攝像機的關鍵性意義,在從懸崖昏迷墜落的一剎那清醒過來,毅然割掉繩索,將攝像機留給隊友,自己選擇墜落,一句臨終前的呼喊“我要你們繼續”,道出了新中國攀登者的信念、意志和勇氣。

《攀登者》南京路演火爆,吳京張譯胡歌悉數到場|影迷高喊:我們都是攀登者

針對電影后半段陷入愛情片套路的質疑,影片導演李仁港也在現場作出了回應:他不想拍一個硬邦邦的所謂英雄奉獻的故事,而是希望讓觀衆感受到登山者的內心世界,因此片中將大量的戲份都落在了登山隊員之間的兄弟情、愛情上面。

《攀登者》南京路演火爆,吳京張譯胡歌悉數到場|影迷高喊:我們都是攀登者

就記者個人的觀影感受而言,儘管後半段吳京和章子怡的一段戀愛戲確實邏輯不夠合理,稍有偏題嫌疑,但在章子怡飾演的徐纓遇難後,影片並沒有讓吳京在愛情線上過多停留,而是乾淨利落地回到了“爲國登頂”的敘事主線上。但藏族女孩“黑牡丹”和攝影師李國樑之間的互生情愫就顯得有些多餘,黑牡丹作爲首位登頂珠峯的女登山員的形象也因此被兒女私情淹沒。截止發稿前,上映7天的《攀登者》票房累計7.26億元。

《攀登者》南京路演火爆,吳京張譯胡歌悉數到場|影迷高喊:我們都是攀登者

“報告大本營,報告北京,報告祖國,現在是1975年5月27日下午14:30,中國登山隊9名隊員,成功登頂!”這是影片中第二次登頂珠峯成功時,演員吳京的一段臺詞。而影片選擇用“攀登者”這一更具隱喻意義的詞語作爲片名,顯然不止於講述攀登珠峯。路演臨近結束,影迷們“我們都是攀登者,我們都是追夢人”的齊聲高喊,將現場氛圍推至高潮。 吳京說,《攀登者》的初心是記錄父輩一代對新中國做出的貢獻,也希望“每位觀衆都能夠攀登上自己心中的那座珠峯”。 交匯點記者 馮圓芳 攝影 陳儼

《攀登者》南京路演火爆,吳京張譯胡歌悉數到場|影迷高喊:我們都是攀登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