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會給他普及網絡給人帶來的方便,有了現代人的知識來武裝頭腦,有方便的紙和筆來做媒介,李白的作品一定更多流傳下來。唐詩中的雨,絲絲如夢,唐代的風,縷縷入扣,唐朝的人,知書達理,溫婉謙卑。

聆聽千年的風,追憶百年的雨,在三百首唐詩中兜兜轉轉,在五千年的歷史中尋尋覓覓,夢迴唐朝。今古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我渴望在公元701年偶遇童年的李白,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下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我從三歲開始讀到現在的古詩,這詞句寄託了多少遊子的心,思鄉的情。我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心境都會想到這首詩。明月不是古時月,故鄉卻是當時情。

李白的文思如湧;才華橫溢;他的瀟灑不羈,他的獨具一格,是我心中永遠的豐碑。當時的明月,唐朝的天與地,都是李白筆下的詩文中的精華。千年的絕唱,流傳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我的夢裏是李白不變的清高與瀟灑。他是一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客,他的一生是豐富而精彩的。

如果我們相逢在路上,我一定會告訴他現在的交通工具已經不是簡單的步行,與雲遨遊不是夢想,他的旅遊夢我可以幫他做更完美的規劃,去看西藏的雲,去看內蒙的天,去南方看海的樣子,去沙漠感受孤獨的味道。可以選擇火車慢慢行,可以選擇汽車看風景,還可以自行車騎行,這些便攜的交通工具給了我們去遠方的理由,“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不是詩句中的誇張手法,甚至到海里去看看水下的世界都是可以實現的場景。

我相信李白的想象一定無法穿越千年的時間,他無法預料通訊的發達,手機及移動支付的的便捷。我會給他普及網絡給人帶來的方便,有了現代人的知識來武裝頭腦,有方便的紙和筆來做媒介,李白的作品一定更多流傳下來。李白生活在今天會不會是個網紅博主呢。他的詩,每一個字句都是神龍出海,字字珠璣,細細品味,口舌留香。

我渴望在公元788年結識韓愈,我渴望遇見12歲的他,渴望與他一起成長,四書五經與我們的史,地,政,生來一次PK。他的師說,至今也是經典,也是真知灼見,也是至理名言。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爲惑也,終不解矣。”老師是一個人一生的指路明燈,人生明理明智從第一聲的老師始。他的見解影響了每一個孩子一生的選擇,我渴望長大的我成爲老師中的一員。言傳身教,也因材施教。用知識武裝頭腦,化知識爲力量。

我渴望在公元750年遇見中年的杜甫,中年的杜甫是才華橫溢的,成都的杜甫草堂中杜甫寫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傳世佳作。在他的文字中感受家國情懷,他的憂國憂民。他是詩聖,也是胸懷人生的大智慧的大成者。他的筆下寫春秋,他的文思感天地。他的詩文關心百姓疾苦,爲民而吶喊,爲民而發聲,他的“三吏”,“三別”,讓我落淚,讓我心酸,讓我如臨其境。

我計劃在風景如畫的江南舉辦一場詩詞大賽,李白,白居易,杜甫,李商隱,是特邀嘉賓,羣英薈萃的詩歌盛宴,給今天的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課。出口成章不是夢想,他們各自演繹着自己的作品。並且可以現場揮毫潑墨,飛花令,詞句接龍,文學典籍都在這些文人心中爛熟於心。這些文學大家無不從小就飽讀四書五經,八股文章,經綸達天下,世事皆文章。這場詩詞大會是一次高水平的華山論劍。誰是冠軍已經不是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他們思想的薈萃與交集。

大唐的繁榮氣象融在一花一草中,一人一景中,一亭一臺中,大唐的服裝後人稱爲唐裝。大唐的瓷器後人稱爲唐三彩。唐詩的悠揚是中文的經典。唐朝的貞觀之治是國泰民安的太平盛世。唐朝時期的幅員遼闊,國土面積大約爲1237萬平方公里。是有記錄以來幅員最爲遼闊的。唐朝的中國是強大的,有力量的。

唐詩中的雨,絲絲如夢,唐代的風,縷縷入扣,唐朝的人,知書達理,溫婉謙卑。在唐詩中找着舊時光,在歷史中尋着老記憶。古今可以握手言歡,今古可以把酒臨風。我想回到唐朝,忘卻身邊事,做個逍遙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