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海瑞第一次審出浙江貪腐案以及毀堤淹田的內情時,呂芳揹着嘉靖,找了嚴嵩與徐階喝酒。不管是在御前財政會議上的“拉偏架”,還是在“毀堤淹田”時與嚴黨狼狽爲奸,在呂芳帶領下的司禮監可謂是嚴黨最可靠的盟友。

作爲一部官場權謀劇,《大明王朝》無疑是非常成功的。雖然經歷了首播的低潮,但是,“真文章自然流傳千古”。近幾年,由於網絡自媒體的興起,對《大明王朝》的討論與研究,儼然已經成爲了一種時尚。

那麼爲什麼《大明王朝》能夠經久不衰?作爲歷史權謀,它又揭露了哪些官場真理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看一看。

第一、在官場,站隊永遠比能力重要

對於《大明王朝》裏的政治陣營,我們習慣於分將它們分爲“嚴黨”與“清流”。但是,我們不難發現,所謂的嚴黨不一定都是壞人,而所謂的清流,也不一定都是好官。可是,由於陣營問題,清流的結局卻要比嚴黨好的多。

最能說明這一現象的一對人物,要數“嚴黨”胡宗憲與“清流”趙貞吉。

胡宗憲,浙直總督,抗倭統帥。他借糧救災,抵制改稻爲桑;他抗倭平亂,安定東南大局,其政治操守比清流還清流,卻因爲師從嚴嵩,而逃不出被整的命運。

趙貞吉,直隸巡撫,後入閣爲相。他腹黑無比,爲官處事,做的是“沒有鄭泌昌的鄭泌昌那一套”。可是,就因爲他是理學名流,又是徐階的學生。所以,即使他盤剝百姓,諂媚嘉靖,卻同樣受到百官擁戴。

很明顯,這是一種赤裸裸地黨同伐異,但也是一條千古不變的官場準則。

第二、忠心第一、做事第二

當海瑞第一次審出浙江貪腐案以及毀堤淹田的內情時,呂芳揹着嘉靖,找了嚴嵩與徐階喝酒。雖然呂芳的本意是,平息事端,維持嘉靖王朝那種骯髒的平衡。但是,急於做事的呂芳,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繞過了嘉靖。

對於一個集權帝王來說,這一舉動無異於“謀逆”。所以,二話不說,呂芳被髮配到永陵挖土。

糊塗的呂芳難道忘了,他自己曾經親口對楊金水說過,“你什麼也不瞞我,我自然什麼都不會瞞主子,這便是最大的忠誠”。

楊金水捅了天大的簍子,都因爲忠心不二可以活命,呂芳卻因爲一次“好心辦壞事”,差點玩完。這其中的奧祕,不知道你想明白了沒有?

第三、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司禮監與嚴黨一直是嘉靖皇帝的左膀右臂,他們沆瀣一氣、相互勾結——嚴黨復責整人、撈錢,司禮監負責批紅、蓋章,可謂“一條龍式”的流水線服務。

不管是在御前財政會議上的“拉偏架”,還是在“毀堤淹田”時與嚴黨狼狽爲奸,在呂芳帶領下的司禮監可謂是嚴黨最可靠的盟友。

可也正是這個盟友,卻最先加入了“倒嚴”的大軍。御前財政會議上,還在和嚴黨一唱一和表演雙簧的呂芳,在得知裕王誕子之後,立馬轉換門庭,“燒起了冷竈”。

更爲可怕的是,此時的呂芳表面上還是嚴黨堅不可摧的盟友,暗地裏卻通過馮保與清流們互通有無、積極倒嚴。細想之下,不禁令人毛骨悚然、冷汗直流。

後來,呂芳第一次失勢,粗淺短時的陳洪暫時上位,爲了作穩位置,陳洪曾經直白地找過徐階結盟,意欲徹底取代呂芳與嚴嵩。

關於陳洪的這一系列舉動,嚴嵩是非常清楚的。可是在後來的“血經”事件中,嚴嵩又是通過聯絡陳洪,來奏報嘉靖的。

陳洪這樣的陣營轉換,與嚴嵩這樣的不計前嫌,真是令小編佩服。

真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沒有永遠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