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紅樓夢》是中國人公認的四大名著,這四部古典章回小說經久不衰,裏面的故事、場景、典故以及寫作手法,已經深刻地影響了無數中國人,甚至形成一條完整的文化研究產業,很多人靠着《四大名著》逐漸成爲了富裕階層。


“四大名著”最開始說法是“四大奇書”,它出現在明末清初。清初文學家李漁在醉田堂刊本《三國志演義》的序言中寫道,“馮夢龍亦有四大奇書之目,曰三國也,水滸也,西遊與金瓶梅也……”就是說,明朝已經有“四大奇書”,即《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金瓶梅》。



到了清朝乾隆時期,《紅樓夢》即《石頭記》橫空出世,而《紅樓夢》公認是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峯,結果《金瓶梅》被剔除四大名著之列。新中國成立後,四大名著最終確定。如果大家對古典小說有了解,就會發現新中國成立前有“六大名著”的說法。


除了大家熟知的四大名著外,還包括《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注:另一種說法是《儒林外史》和《金瓶梅》,這裏不作討論。那麼,爲何最終定版時刪除了《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



相比於其他四部小說,明末蒲松齡《聊齋志異》和清中期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就顯得比較另類,兩部小說都不是四大名著的非文言文章回體連續劇式小說,它們沒有一個是連續式的,而且《聊齋志異》還是文言文題材。


先說說《聊齋志異》,郭沫若評價:“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蒲松齡在書中深刻揭示了社會的黑暗,比如政治腐敗、官貪吏虐、豪強橫行、生靈塗炭等,這與新中國成立百廢待興的大環境有某種衝突,而且書中大量描述封建鬼神等迷信思想,結果就被剔除了。



錢鍾書先生就對《儒林外史》評價不高,他在《小說識小續》裏寫道,“吾國舊小說巨構中,《儒林外史》蹈襲依傍處最多。”錢鍾書的意思是指吳敬梓有抄襲現象,但筆者認爲問題在於《儒林外史》閱讀門檻頗高。



如果把四大名著排列一下,《三國演義》最容易理解,《紅樓夢》最難懂,這是因爲如果經歷過大起大落,一般讀者的經歷很難理解紅樓裏面一個個匪夷所思的故事。《儒林外史》也和《紅樓夢》類似,這部作品的核心內容是一羣庸俗時代邊緣的知識分子對世態人心的經歷和精神理想的追求。所以,兩部家喻戶曉的作品,最終被刪除了。


參考資料:《四大名著》、《六大名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