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開國,李世民勞苦功高。他辛辛苦苦打下了大唐江山,不願就這麼拱手讓給哥哥李建民繼承。李建成很早就被封爲太子,也是制度之下的皇帝第一人選,當然不願看到有人搶走他的太子之位。太極殿正當中那把椅子,只能一個人坐    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因奪得那把金燦燦的大椅子,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爭鬥。兩兄弟都十分明瞭,要想獲取皇位,就得衆建賢才。李建成和李世民的陣營,文武如雨。秦王陣營有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程咬金等文臣和武將。李建成執掌的太子府 有王珪、魏徵、薛萬徹、馮立等文臣武將。今天,我們就着重講述李建成陣營的馮立,馮立是東宮翊衛車騎將軍,主要負責李建成的安保工作。在這場兄弟相殘當中,馮立毫無疑義地站在太子一方。按照立嫡以長的禮制,太子是帝王的法定繼承人,李世民是嫡次子,是大唐皇位第二順位繼承人。在封建士大夫的思想觀念裏面,李世民以藩王身份決定與大哥李建成爭奪太極殿正當中的那把椅子,就是犯謀反罪。李建成的猛將馮立,出主意讓李建成剷除李世民。李建成性格猶猶豫豫,馮立和魏徵等部下,屢次建議,讓他剷除李世民,他都遲疑不決。當然後果大家都清楚,李世民先下手爲強,殺了李建成。李建成的死訊傳到東宮以後,太子宮中的人知道大禍臨頭了,在官場中大部分人認爲,食君俸祿,就要服從君主。馮立聞此消息後,已經知道事情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了,卻依然義無反顧要給李建成復仇。馮立專門集合了東宮與齊王府殘餘的部隊,向玄武門發起了強烈的攻勢。

這場戰鬥打得特別激烈,李世民手下的兩員虎將敬君弘和呂世衡,都被馮立所部斬殺。尉遲敬德瞧見馮立等人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勇猛,就從城樓上扔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頭顱。這些武將看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下馬跪拜。馮立也很清楚再這樣打下去,也是徒增死傷,絲毫也改變不了現在的局勢。馮立對一起攻打玄武門的哥們說:“儘管我們無力迴天,但是斬殺敬君弘和呂世衡,也算對太子盡忠了,弟兄們現在就奔命去吧! ”普天之下,皆是王土的道理馮立也知道,他知道自己無處可逃。那個時期,還有誅殺九族之罪,即便馮立逃跑了,他家族的人也跑不了。馮立也很清楚自己現在是在劫難逃了,不得不安排好家人後,向李世民投降了。李世民看見馮立投降了,就數落他說:“離我兄弟,汝罪一也;殺傷我將士,汝罪二也。何所逃死?”李世民給馮立加了2個罪名,一個已是離間他和李建成的感情。我覺得,這個罪名很荒唐。離間他們兄弟感情的,是皇位。第二個罪名,斬殺李世民的手下將領,我覺得亦是不成立的。人家馮立的職責就是保護李建成,李世民的部下殺李建成,他爲太子報仇,那是踐行工作使命。馮立是有骨氣之人,他已做好了被殺的準備。他泰而不驕的對李世民說:我拿了太子的俸祿,忠君之事。我的任務便是保護太子,太子被殺死了,就該爲太子盡忠,其他事情根本不用去考慮!李世民聽了馮立的話,覺得他也是一個忠義之士,值得敬重的人。李世民征戰沙場數十載,面對硬骨頭的人物,很敬佩。李世民對馮立一反常態,對他說:我要重用爾等,你能像效忠你主子一樣效忠我嗎?然而這個時候,李淵已經下了詔書,要求全天下的兵馬歸李世民節制。
從士大夫的觀念來說,皇帝的權力要比李建成的命令厲害。馮立是封建的士大夫,既然皇帝有詔書,他盡忠李世民也是不容置疑了。馮立對李世民說:“若赦吾罪,終當以死奉答。 ”李世民沒有怪罪馮立,且給了馮立同樣的兵權。在玄武門之變發生後的兩個月,北方的突厥將士進犯,一路南下攻打到距離長安四十里路的地方。然而這個時候的馮立,再一次呈現了自己的猛將風範,他僅率領幾百個士兵,向他們發起反擊,獲得了一場重大的勝利。大家要也很清楚,當時的他們長驅直入,繼續向長安挺進,士氣高漲。當時的大唐王朝一定是屢戰屢敗,惶惶不安。馮立這場勝仗,不僅僅打擊了突厥鐵騎的囂張的氣焰,也是激勵了大唐將士的軍心士氣。李世民知道馮立的勝利之後,特別興奮。這無疑是說明了沒有殺掉他,是一個明智的決定。李世民下了詔書褒獎馮立,封他爲廣州都督。當下的廣州已是中國的一線城市,而唐朝時期的廣州,可是未開發的地區。那個時期的廣州,也是著名的流放地之一,漢人跟夷人大雜居,經常發生民衆暴動。馮立去了廣州後,採取有針對性的手段,不但安撫漢夷之爭,馮立還大力發展生產力,使得廣州的經濟發展很快膨脹,同時也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馮立把廣州治理得有條不紊,贏得了漢人及夷人的擁戴。在廣州任職三年,很有德政,後來病逝於任上。馮立病逝後,後人對他的評價,贏得了社會輿論高度的褒揚。他盡忠李建成,可以爲李建成拼死盡忠。後來盡忠李世民,能以數百士兵攻打他們,也是拼死盡忠。讓他管制廣州,也是成效顯著。這樣一個忠肝義膽且文武兼濟的將領,被正史寫入《新唐書·忠義列傳》。我覺得,馮立是一個忠肝義膽的猛將,進《忠義列傳》名垂青史,真是名副其實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