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从董卓乱政开始,天下便进入到了诸侯割据的时代。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也诞生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英雄人物,其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大概便是在战场上运筹帷幄的军师们了。不过有意思的是,三国时代,最为著名的军事大都集中在了蜀国阵营。

颍川著名隐士水镜先生便曾说过一句话:“卧龙、凤雏、冢虎、幼麟得一可安天下”水镜先生学识广博,精通道学、奇门、兵法各家学问,尤其是对识人方面十分的独到,刘备对于水镜先生向自己举荐的人才自然是深信不疑。

事实上刘备是一个十分懂得笼络人心的人,以至于后来三国名士几乎大半都尽归其手,其中便包括“卧龙”诸葛亮,还有“凤雏”庞士元以及蜀国后期的名将“幼麟”姜维。可以说四人刘备已经独得其三。为何却仍然败了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蜀国的柱石卧龙诸葛亮,诸葛亮是早年跟随叔父诸葛玄游历到荆州的,诸葛玄死后,诸葛亮便子啊隆中一带隐居了起来,一直到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之下,才请出了诸葛亮出山相助。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记载:“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凤雏“庞统”,是在诸葛亮出山比较长一段时间之后才加入到刘备阵营的,庞统生于公元179年和诸葛亮年若相仿,我们知道,庞统的外貌形象不太好,甚至可以说从表面上来看并不是特备聪明,至少好诸葛亮比起来差远了。

不过好在水镜先生有识人之明,将其推荐给了刘备,不过也是几经辗转才得到重用。然而在公元212年,刘备与刘璋决裂,庞统不仅献上锦囊妙计,同时还自己率众攻城,最后不幸中箭身亡,年仅36岁。

诸葛亮的隆中三策才进行到第二步“凤雏”庞统便牺牲了,军中又剩下了诸葛亮扛大旗。而最后一个幼麟姜维归顺蜀国的时候刘备已经去世五年了,不过他却得到了诸葛了的重用,并随诸葛亮出祁山北伐,一路上立下了不少的功劳。

正是在北伐时,诸葛亮遇到了他的平生大敌司马懿。当时的蜀国有诸葛亮在,姜维也只有在一旁学习的份。所以他也是亲眼见证了这两位旷古绝伦大谋士的斗智斗勇。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司马懿有一个外号正是叫“冢虎”。

我们知道争夺天下者,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只可惜刘备只得了人和。当初诸葛亮出山的时候水镜先生便曾感叹道:“卧龙虽得其主,但却不得其时。”最后果然一语中的,天时和地利最终都偏向了曹魏阵营,上方谷一役便能看出端详了。而在诸葛亮于公元234年去世之后,姜维甚至在刘禅投降之后依旧不放弃不忘复国大志。然而终是孤掌难鸣,被魏军所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