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的发现让海昏侯刘贺一下子全国出名,他的事迹也随之不断传播。作为一个在位仅仅27天的皇帝,他在西汉众多皇帝中并不起眼,但是却是传奇色彩较为浓厚的一位皇帝,那么海昏侯究竟做了什么呢?

一、大起大落,经历传奇

海昏侯墓的主人叫做刘贺,经历了从昌邑王到皇帝再到海昏侯(汉废帝)的大起大落,可以说是颇为传奇了。

刘贺为第二代昌邑王,父亲刘髆为一代昌邑王即武帝刘彻第五子。本来皇位继承一事八竿子也打不着刘贺,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汉昭帝刘弗陵还没来得及留下后代,年仅21岁便去世了。在皇位继承一事上,大将军霍光选择了宗亲刘贺继承了帝位。就这样,年仅18岁的刘贺莫名其妙地当上了皇帝。

但是刘贺当上皇帝后,等待他的不是光荣,而是无尽的屈辱。在史籍之中,刘贺完完全全被描绘成了一个低能儿的样子,如:

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之桐宫。昌邑王立二十七日,罪过千馀,故霍光废之。

做了27天的皇帝,做了一千多件错事,平均一天做三十多件错事,这是个什么神人?

随后霍光借太后之手,废掉了刘贺,改立刘询为皇帝,史称汉宣帝。

然而被废之后,刘贺的生活更加不堪,不光是身上背负着沉重的骂名,而且还要忍受汉宣帝的猜疑。后来汉宣帝诏令削去刘贺三千户食邑。刘贺33岁便去世了。

如果不是皇帝一事的话,可能刘贺会活得更长一些吧。

二、研究深入,需要翻案

然而随着海昏侯墓的发掘,人们对海昏侯刘贺的研究不断加深,也发现了很多新东西。如海昏侯并非我们想象中的低能儿,而是一个想跟霍光掰掰手腕结果失败的失败者。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刘贺当了皇帝,必然要给身边人弄一些福利,刘贺的身边人是谁?不是霍光等朝臣,而是自己从昌邑国带出来的旧臣。蛋糕毕竟就这么一块,你多吃一些,他就要少吃一些。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刘贺身边的昌邑旧臣的势力就与霍光等中央朝臣的势力发生了剧烈冲突的碰撞,双方之间就要展开一场斗争。最终结果是刘贺集团失败,霍光集团胜出,因此刘贺被废,还因此被扣上了“低能儿”的帽子。

正如《资治通鉴》中所记载:

“昌邑官属皆征至长安,往往超擢拜官。”

正是因为刘贺想要扩充自己的势力,不做霍光控制下的傀儡,才提拔自己集团的人。然而最终失败,帝位被废,刘贺也随之留下骂名。

三、十室九空中的奇迹

说实话,历代帝王诸侯之墓往往陪葬品异常丰厚,也因此经常被盗。我们现在经常看的盗墓小说中就不缺少这种情节。汉代墓葬更是墓葬中的“重灾区”,往往是十室九空,惨不忍睹。

早在王莽新朝之时,西汉皇陵便已经被赤眉军所挖开,可见记载:发掘诸陵,取其宝货;后来董卓乱政,又再次派吕布发掘皇陵,扩充军费……

因此可以说,西汉皇陵遭受了无数次的破坏。但是海昏侯墓是个例外,海昏侯墓目前是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为什么没有被盗墓贼光顾呢?

原因主要是鄱阳湖的保护作用。另外,其实盗墓贼还是有光顾此处的,在现场就发现了一个14.8米深的盗洞,但是盗墓贼没有到主墓室就放弃了。可以说差一点点刘贺墓就保不住了。

刘贺墓中有什么很重要的东西吗?

有,而且是非常重要,可能改变中国历史的东西,如各种简牍。其中包括《诗经》、《礼记》、《论语》、《春秋》等。

其中《论语》中甚至发现了近2000年以来都未见全貌的《知道》篇,是对中国思想史重要的补充。

而且刘贺还是一个狂热的黄金收藏者,里面出土的黄金不计其数,数量之多令人惊奇。

据说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因为太多,只能一批一批展览,可能错过了一批就很难再见到了。因此建议大家有机会还会去看一下。

四、总结

个人认为,正是因为海昏侯此人平生经历传奇,而且有着海昏侯墓众多文物出土的加持,才使得海昏侯成为了最特殊的皇族,也因此掀起了一股研究海昏侯的热潮,海昏侯也因此被广大世人所熟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