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高中让任课教师定期参加文化考试,而且还要和学生一起考试,一起在电脑上被阅卷,事后还要在大会上公布分数,大家对此也是莫衷一是,有褒有贬,

我觉得师生同考,对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是有帮助的,但是它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因为提高教学质量不仅仅和教师的素质有关,更主要的是和学校的制度有关。


我们学校让老师参加文化课考试已经有很多年了,一年要考两次,开始是单独组织老师们参加考试,学校领导监场,考试成绩不公布,但是会作为一年一聘任的依据。这两三年成了让老师和高三的学生一同参加模拟考试,监考老师是其他学科教师,然后统一电脑阅卷,只是不公布分数,只有领导知道具体分数。

被管理者和管理者之间永远是对立关系,从学校领导的立场上出发,是想利用逼迫老师参加高考模拟考试的方式,让老师关注高考、研究高考,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和业务素质。作为教师很多题目自己都一知半解,又怎么教会学生呢?教师自己都不会应试,怎么可能教会学生应试呢?我觉得这么考虑,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一所学校如果没有升学率就等于没有发展机会,领导这么要求也是可以理解的。事实证明,和学生同考,的确可以督促教师研究高考,尤其是高一高二的教师也会关注高考的动态,这对教师素质的提升还是有帮助的。


不过,如果想着借此去提升教学质量,我觉得还是有点舍本逐末的,因为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和教师素质有关,更主要的学校的制度。据我所知很多超级高中都有一套完善的制度来促进教质量提升。比如教师们通过教研,使用统一教案、统一习题,这样的话,那些些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教师也可以高质量地完成授课任务,起码在知识传递上不会有什么失误;再如,制定各种激励和奖励措施,对成绩优异者予以重奖,刺激教师开展竞争,使出浑身解数来提升成绩;再如细化各种管理措施,既注重过程的把控又关注最终的结果,充分发挥各位老师的特长,做到能者多劳而多得等等。


因此,我觉得凡事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作为领导者不要把考试当成制裁老师的手段,作为教师也不要把参加考试当成被动应付的无奈,其实一所学校要想发展好,靠的是制度,但也不能不讲人情,领导如果能多为教师着想,既利用制度激发老师工作积极性,又利用人情关怀暖热老师的心,那老师自然也会更加努力工作,即便不参加文化考试,照样也能把成绩提上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