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幾千年,每個朝代的更替,都會有很多受到傳頌的故事,也留下了很多謎案。最近也越來越多人喜歡研究明史,從多年前熱播的幾部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和《女醫明妃傳》開始,到近期的《大明風華》,題材都和明朝有關,大家都對明朝產生了很濃厚的興趣。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前後共延續了276年。在這276年間,有洪武,永樂的強盛,有弘治,萬曆的中興。有天啓,崇禎的衰亡。有國泰民安的歲月,有驚心動魄的變故,有風雲變幻的鬥爭。明朝是一個既熟悉無比,又霧裏看花的年代;一個既強大勇武,又封閉內斂的帝國。在這276年間,有很多讓人津津樂道的的人和事,每個人,每段歷史,都可以讓人一一細品。其中,在明初,最爲人熟知,並引發爭論的,無非就是“靖難之役”後,建文帝的下落。建文帝到底去哪裏了?

建文元年八月,燕王朱棣打着“清君側”旗號起兵“靖難”,和建文帝開展了持續三年的軍事對峙。建文四年六月,燕軍渡江直逼南京城下,谷王朱橞與曹國公李景隆開金川門迎降,京師被攻破。燕兵進京,在燕王軍隊抵達後的一場混戰中,南京城內的皇宮大院起了火。當火勢撲滅後在灰燼中發現了幾具燒焦了的殘骸,已經不能辨認,據太監說它們是皇帝、皇后和他的長子朱文奎。但是,誰也不能肯定他是否真的被燒死了。當時官方的記載當然只能說皇帝及其長子已死於難中;否則,燕王就不可能名正言順地稱帝了。


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終成爲一件懸案,他真正命運變成一個謎。於是,永樂大帝朱棣在他的執政期間,除了成就了《永樂大典》,遷都北平,北伐蒙古,鄭和下西洋外,找建文帝也是他必須要做的事情,他把找建文帝這件祕密的任務,交給了胡濙去做。

胡濙用了接近二十多年時間,遍尋全國,各個寺廟,名山大川,都沒有建文帝的下落,但是,在永樂二十一年的一個深夜,遠征途中的朱棣在睡覺時,被內侍叫醒,說胡濙拜見。朱棣知道,如果沒有他的命令,胡濙是絕不可能私自回來的。此刻胡濙不經請示,深夜到訪必然只有一個原因——他找到建文帝了。


胡濙見到了朱棣,告訴了他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兩人交談了很長時間。

“至是疑始釋”這五個字,告訴了我們,胡濙是已經完成朱棣交給他的任務了。通過推理,可以知道:建文帝尚在!假設建文帝真的死了,胡濙只需要跟皇上彙報說,那個人死了,就完了。

既然“悉以所聞對,漏下四鼓乃出”談了那麼久,可見,建文帝在當時是健在的。假設,胡濙找不到建文帝,他是絕對不會貿貿然深夜到訪,吵着皇帝睡覺的。那麼我們也可以推斷出,胡濙找到了建文帝,並和他交談過。那麼他們聊了什麼呢,我們無法得知,但是建文帝對胡濙說過的話,必然就是胡濙和朱棣的談話內容。

“至是疑始釋”,我們又再進行推斷,當年的臣子胡濙,應該是除了向建文帝行禮敘舊外,其談話必然只有一個主題——你的打算。建文帝的答案到底是什麼,這看上去也是我們不可能知道的祕密。但是,經歷了二十年,永樂大帝讓大明帝國帶來了強盛,文治武功,相信作爲平民的建文帝也很難再和朱棣爭霸天下,加上性格使然,建文帝也沒有這個能力和朱棣爭。你做你的好皇帝,我做我的老百姓,平靜的活下去。


建文帝之謎,看來已經水落石出了。在“靖難之役”,建文帝並不如坊間傳言的被燒死,但是他是如何逃離的,去了哪裏,做什麼,到底是不是做和尚?這個我們無法推斷,歷史有趣之處,就是留下很多疑團,讓我們抽絲剝繭,推理分析,從而慢慢接近其最真實的一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