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位朋友的微文上看到,全州有一个邓家村,邓家村有一个“高密侯祠”,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是土生土长的高密人,客居广西桂林,这么大老远的地方,竟有老家“高密”字样,不由得格外亲切!因此,总想找个机会,去探一下究竟。

邓家村位于全州西北,距县城大约五十多公里,隶属于文桥镇,靠近湖南省界,2019年11月23日,一个周六的下午,我们从全州县城出发,沿着湘江左岸,至黄沙河,过庙头镇,这段路坑坑洼洼,有些颠簸。估计四点钟左右,我们到达了村子。一眼望去,村子坐西朝东,背依群山,面向一片开阔地。正是水稻收割后的季节,田野里的稻茬,金黄灿烂,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

在临近村子的道路上,由村民捐资兴建的一座牌坊式门楼,矗立在村前,“南阳郡望霭岭基埠已继千载,神泉古井邓家沐泽犹承万年”。邓家村邓氏祖先来自河南南阳,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右侧的仿古“康乐亭”,可供行人休憩、歇脚、聊天。“福气临亭宜歇息,安祥幽静好纳凉”;“坐片刻无分你我,聊几句各自东西”。一种悠闲、恬静、好客之风,跃然于句中。

邓家村分左村(老村)、右村,我们先来到邓家老村。一进村子,迎面看到的,就是“高密侯祠”。有对联:“祖德芳名垂史策,宗功汉室壮山河”。据村民讲,祠堂原有两座正房及厢房,惜“文革”时被毁。这是后来建的,旧址还要靠后,在邓家小学院内。门前照壁围墙上,嵌有六块石刻——《重建始祖高密侯祠堂记》,保存还算完好,“祠堂记”说:“鼻祖高密侯发迹于中州白水,上应首宿,东汉元勋,名垂竹帛”。后代有一位被称为“颐斋公”者,“继起,自豫宦游”,年老卸任后,择此定居,“肇开霭岭之基”。此后,子孙发达,家族兴旺;读书耕田,“骏德积厚”。至“湘楚马”时,族人建庙祭祀。“宋明以来,迭经修茸”,因“风雨剥落”,后人捐资重修。落款为光绪三年(1877)。由此判断,文中邓氏“颐斋公”,邓家村邓氏第一代始祖,为唐朝或以前时人。其后裔追根溯源,敬祖显宗,到五代十国南方“马楚”时,遂建高密侯祠。

离开高密侯祠,在村民的指引下,我们来到有名的“大泉井”。大泉井非一般的“井”,乃亦泉亦井,略呈长方形,犹如一池塘,四周古树高耸。在其东南角有一古樟树,距今257年,树下有泉,为大井之“泉眼”。据《大泉井维修碑记》:大泉井位于左右村之间,“井水晶莹透底,鱼群嬉戏水中,水面碧波荡漾,四周古树参天,水、鱼、树和谐一体,如瑶池仙境。宋庆历六年(1046),始祖钦公傍井开埠立基(右村)。又据《大井禁规》之《大井传》说,此井宽三亩许,古树倒影,绿荫掩映,鱼大且多,水清可口。有诗咏曰:“一井方圆两村间,四周古树绿参天。清澈晶莹水似镜,跳跃嬉戏鱼如仙。冬雪纷飞净物暖,夏阳炎热饮凉鲜。天干地旱水常涌,万顷良田赖此泉。”还附会一个晋时的传说,虽是“宣传的历史”,不足为训,但至少,人们在观鱼、赏泉、看景之时,平添了不少的情趣。岂不快哉!岂不乐哉!

我们走在老村中,望之所及,诸多古建旧居,由于年代久远,风吹雨淋,已是残垣断壁,满目苍痍。今人在原址重建新房,或将旧屋进行改造,贴了瓷砖,换了新瓦。我们又见到两个祠堂,因为上了锁,不得而观。其一“忠孝、廉节”,“先祖肇开霭岭基,子孙再绘邓家图”;其二“祖德、绵长”,“祖功宗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门,是现代的;墙,亦是现代的。

我们遇到的村民,都很热情,很好客,主动给我们带路、讲解,极尽其祥。不过,他们都讲本地方言土语,我们几乎一句也听不懂。我不禁想起,民国时中华书局总经理陆费逵(字伯鸿),鉴于同是一国之人,却因语音不同而无法交流,就大力提倡国语运动,提倡注音字母。今以证之,可见推广普通话,都说普通话,之重要了。

在一位老伯带领下,我们又来到右村东头,参观一棵古樟树——号称“亚洲第一樟”。我们到了跟前,果然,名不虚传,古樟树粗壮雄伟,根深叶茂,直上云霄,其直径不下十余米,距今1052年。它与右村同生同存同在,犹如一位守望村民的老者,历经沧桑,坚守如一,人在其前,顿显渺小。这真是岁月无痕,树有年轮,“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我明白了,邓家村为东汉开国功臣邓禹后裔之村。邓禹(2~58),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后汉书》载,他“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他智慧过人,与刘秀一起读过书,同过学,且过往从密。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追随刘秀起兵,屡立战功。东汉建立,“十三年(公元38年),天下平定,诸功臣皆增户邑,定封禹为高密侯,食高密、昌安、淳于四县。”这就是“高密侯”的来历,邓禹为第一任高密侯。自此,邓禹及其子孙与“高密”结下了不解之缘。邓家村邓氏后裔以邓禹为始祖,为荣耀,建高密侯祠以祭祀,理所当然了。

不过,邓禹为新野人,为什么不封“新野侯”,而封“高密侯”呢?这当然与我老家高密有关系。高密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尧舜时,“为青州域”;《齐乘》谓“禹初封国”,虽“荒远无稽,不足信”,但毕竟与“禹”扯上了联系。邓禹慕先圣“大禹”,名中有“禹”,高密又“大禹封国”,光武帝刘秀顺水推舟,封其为“高密侯”,食高密国四县,就不难理解了。

同游者四人:胡清云、宋丽萍、李俊洁、周其厚。(2019年11月24日星期日)

作者简介:周其厚,山东高密人,桂林旅游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后,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中华书局史、旅游教育、古村落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