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被遺忘的傳奇,這是一個絢爛而悲壯的中國故事——《神祕的西夏》

國家寶藏:錢我們可以賺,但文化與歷史,一旦丟失就很難再找回來

你對西夏這個國家瞭解多少:它有哪些民族英雄?它的領土在哪裏?由誰建立?在歷史上存在了多少年?

我猜大部分人對西夏的瞭解,大多來自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其中,虛竹娶了西夏的公主。而且,大家對這個國家的瞭解可能也就止步於此。

我本人也是直到遇到這部名爲《神祕的西夏》的紀錄片,才恍然發現原來西夏是這麼來的——李元昊在公元1038年建立大白高國,史稱西夏,在1227年被橫掃歐亞的蒙古大軍消滅,並慘遭屠城,党項人幾乎被滅族。

國家寶藏:錢我們可以賺,但文化與歷史,一旦丟失就很難再找回來

然而,就這麼一個血性方剛誓死不屈的民族,跟當時強大的蒙古軍隊共展開六次戰爭,令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名命喪於此。拓跋思恭、李繼遷、李德明、李元昊……他們都是西夏人歷史上的英雄,而英雄是一個民族的脊樑。

國家寶藏:錢我們可以賺,但文化與歷史,一旦丟失就很難再找回來

《神祕的西夏》這部紀錄片,令我看到了如同《琅琊榜》一般的製作水準。 紀錄片分爲《失落的國度》《高原的孩子》《崛起之路》《大白高國》《以戰求生》《後宮麗影》等,一共10集,講述党項民族生存發展壯大衰落的全部故事,不無震撼。紀錄片開篇以《失落的國度》開始,講述西夏被後人一步步揭開面紗的過程。中國人有修史的傳統,但西夏沒有一本完整的史書。大仇人蒙古修了《宋史》、《遼史》、《金史》,唯獨沒有修西夏史。

國家寶藏:錢我們可以賺,但文化與歷史,一旦丟失就很難再找回來

公元1804年,著名文獻學家張澍從涼州(今甘肅武威市)清應寺的一塊碑文發現了西夏這個王朝的存在,由此開啓了世人對這段遺忘的歷史的探索。後來,在公元1908年,俄國探險家科茲洛夫在黑水城的一座佛塔的探險中發現了西夏這個國度的存在,大量的文獻資料被俄國盜走。因此西夏的國寶文物及文史資料等幾乎都留在了俄國,而國內有關西夏的資料和文物少的可憐,除了西夏在黑水城等地的遺址,幾乎沒有別的。所以,每當看到紀錄片裏俄羅斯探險隊,兩次進入黑水城盜走所有的西夏國寶文物,就覺得有些鬱悶,不勝噓唏。

國家寶藏:錢我們可以賺,但文化與歷史,一旦丟失就很難再找回來

國家寶藏:錢我們可以賺,但文化與歷史,一旦丟失就很難再找回來

比如下面這些:

國家寶藏:錢我們可以賺,但文化與歷史,一旦丟失就很難再找回來

國家寶藏:錢我們可以賺,但文化與歷史,一旦丟失就很難再找回來

國家寶藏:錢我們可以賺,但文化與歷史,一旦丟失就很難再找回來

國家寶藏:錢我們可以賺,但文化與歷史,一旦丟失就很難再找回來

國家寶藏:錢我們可以賺,但文化與歷史,一旦丟失就很難再找回來

國家寶藏:錢我們可以賺,但文化與歷史,一旦丟失就很難再找回來

還有大量珍貴獨有的西夏文史檔案資料,現今都在俄羅斯博物館內。

國家寶藏:錢我們可以賺,但文化與歷史,一旦丟失就很難再找回來

看盡西夏的興衰,一個燦爛王朝之後就靜靜地躺在了賀蘭山下。一個民族也許會被滅亡,會消失,但是文明不會,而國寶文物正是承載着民族記憶與文明的載體,加強文物保護,令我們的文明流傳千古。

國家寶藏:錢我們可以賺,但文化與歷史,一旦丟失就很難再找回來

而近代中國,更是歷經浩劫,國寶書畫的命運亦是多災多難:有的在戰亂中化爲灰燼;有的在炮火中被列強擄掠而去;有的被王公貴族據爲已有,然後作爲抵債典當的資本;有的被貪利小人盜賣,以至於不知所蹤……實在是由於年代久遠而能傳到今日、目前又保存在國內的作品,太少太少。流落在外的國寶數量不可計,價值更難估計。鑑於此,我們更應該以史爲鑑,努力尋回我們的國寶文物,更希望咱們國家能早日迎回本就屬於我們國寶文物。

好在經過一代代人的努力,我們也從國寶歸家之路中獲得一點點安慰。

2019年11月13日圓明園馬首銅像與其他六尊已經回家的獸首銅像團聚,在“迴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流失文物迴歸成果展”中展出。11月27日展覽結束後,馬首銅像將入藏圓明園管理處,進行長期展出,這也是首尊回到圓明園收藏的獸首。

國家寶藏:錢我們可以賺,但文化與歷史,一旦丟失就很難再找回來

圓明園馬首銅像是清代圓明園長春園西洋樓建築羣海晏堂外十二生肖獸首噴泉主要構件之一,由意大利人郎世寧設計,融合了東西方藝術理念與設計風格,清乾隆年間由宮廷匠師精工製作,以精煉紅銅爲材,神態栩栩如生,毛髮分毫畢現,歷百年風雨而不生鏽蝕,展現出極高的工藝水準。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圓明園慘遭劫掠焚燬,馬首銅像與其他11尊獸首銅像自此流失。此後百餘年,圓明園獸首流散海外,與祖國分別。20世紀80年代以來,包括圓明園獸首在內的我國流失文物陸續現身海外,受到國內外輿論廣泛關注。文物迴歸,障礙重重。每一尊獸首的回家之路,都凝聚着無數人的默默付出。

2003年初,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在美國尋訪到豬首的下落。經過努力爭取,美國藏家同意將豬首轉讓給該基金。2003年9月,何鴻燊向該基金捐款人民幣600餘萬元將豬首銅像購回,其後轉贈保利集團,現由保利藝術博物館收藏。據瞭解,這也是目前唯一以公益方式迴歸的圓明園獸首銅像。

國家寶藏:錢我們可以賺,但文化與歷史,一旦丟失就很難再找回來

2007年8月,國家文物局獲悉馬首即將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拍賣的消息,第一時間表達了終止公開拍賣的堅定立場和促成文物迴歸的良好意願,拍賣公司給予積極配合。同年9月,企業家何鴻燊得知相關情況後,慨然出資6910萬港幣購得圓明園馬首銅像搶救流失文物,並宣佈捐贈國家,徹底結束了馬首銅像百餘年的離散漂泊。國寶這麼貴,爲什麼還要買呢?我想大家也都懂的——因爲這些東西都是中國的文物,裏面蘊含着中國的文化與歷史——錢我們可以賺,但文化與歷史,一旦丟了就不容易找回來。所以,國家花巨資把這些東西購買回來,花巨資修建博物館,免費給大衆參觀。這是將國家的文化與歷史,展現在我們眼前,就在那一刻可以穿越時空,回到某一個朝代,感受那時中華民族的氣息。我們的內心也將更加篤定和自豪。

國家寶藏:錢我們可以賺,但文化與歷史,一旦丟失就很難再找回來

現有的國寶大都存在各地的博物館內,很多家長會在暑寒假會帶孩子到博物館參觀。博物館確實值得一去,但逛博物館不像逛普通景點,是需要大量知識儲備的,不然,去了以後也只是走馬風花,文物的背後有什麼文化知道都不知道。那就有浪費了大好機會了。所以,帶孩子逛博物館,一是需要一個好的講解,一個是必須自己有一定的文物知識,至少知道什麼東西是什麼,要帶着問題和知識去逛。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個讓自己和孩子都能極其方便了解國寶的好東西:《2020年國家寶藏日曆》。

國家寶藏:錢我們可以賺,但文化與歷史,一旦丟失就很難再找回來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都開始補充國寶文物和歷史知識,畢竟軟實力今後肯定能派得上用場,想來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眼看2020年就要到了,我自己也買了幾本,一本留給自己用,其他幾本送人。剛拿到《2020年國家寶藏日曆》時,我就被這本顏值高、質感好、製作精美的日曆驚豔到了,可以說它完全打破了我對日曆的印象。我親自拍了幾張,供你們欣賞一下。

國家寶藏:錢我們可以賺,但文化與歷史,一旦丟失就很難再找回來

國家寶藏:錢我們可以賺,但文化與歷史,一旦丟失就很難再找回來

國家寶藏:錢我們可以賺,但文化與歷史,一旦丟失就很難再找回來

366個日子,366件國寶。每一頁就是一張國寶。 比如秦的銅車馬、唐的羚羊首瑪瑙杯、北宋的三彩陶舍利塔,365天就是365個國寶。每張圖片下面都有詳細的介紹,以及這個國寶現在在國內或者國外哪個博物館裏,翻翻就是一部活色生香的中華文明史。

國家寶藏:錢我們可以賺,但文化與歷史,一旦丟失就很難再找回來

有了這個日曆就好了,一天看一張,就能認識我們中國的一個國寶。知識就是這樣慢慢無形的積累了起來。他知道的國寶越多,到了博物館就能懂得更多,也能學會思想,爲什麼這個時間段是這樣的文物,這個歷史時期是這樣的文物居多。另一面,這個日曆還有一段摘錄自《菜根譚》的優美文字,對孩子的語文也有幫助,自己也能接受美文薰陶,身心盎然。只需花49塊錢,就可以讓國寶在辦公桌或者家裏美美地放上一整年,每天瞭解一樣國寶。自己用或者送人都很大方體面,送人日曆,餘香一年。

國家寶藏:錢我們可以賺,但文化與歷史,一旦丟失就很難再找回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