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作为一个帝王,又是因为什么缘由,宁可被人指着脊梁骨骂,宁可寒了一众老臣的心,也非要做这样的事呢?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消除兵权可能的隐患

作为开国皇帝,作为夺权武将,赵匡胤深谙兵权对于王朝兴衰的决定性作用。他无法忘记自己是如何利用兵权,一步步从士兵变成皇帝的。他也无法忘记自己是如何辜负柴氏的信任,用柴氏给的兵力,扳倒了柴氏的。

功高震主

在皇帝的眼中,没有什么比权力更重要,一旦有人可能威胁到其统治地位,皇帝就会痛下杀手。尤其是那些功高震主的将领,即使没有谋反之心,因他们能力太强,功劳太大,就会被皇帝所畏惧,下场可想而知。


得民心者得天下

赵匡胤认为,政权固然从枪杆子里出,但要得民心。所谓真理,就是如此:在有枪杆子的前提下,得到民心,为大多数人争取利益,这才能成大业,否则就是忽兴忽灭的流氓。

先别管你的出处是什么,也别管你的山头是怎么来的,只要你能得了民心,你就能得天下。

面对一起打下天下的老臣,赵匡胤深知这帮老臣如何得百姓的心,作为帝王又如何能容忍自己的身旁,有这样有能力,有兵权,有民心的人,让自己整日不得安眠。



其实这正是宋太祖的高明之处,很多帝王为了自己的统治,选择将劳苦功高的将军杀害,但太祖却采用温和的办法,收回兵权,同时又震慑了老臣,看上去老将士们失去了权利,但实则,为自己的家人,保全了性命。太祖这一出,不可谓是不高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