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作爲一個帝王,又是因爲什麼緣由,寧可被人指着脊樑骨罵,寧可寒了一衆老臣的心,也非要做這樣的事呢?爲了鞏固自己的統治。


消除兵權可能的隱患

作爲開國皇帝,作爲奪權武將,趙匡胤深諳兵權對於王朝興衰的決定性作用。他無法忘記自己是如何利用兵權,一步步從士兵變成皇帝的。他也無法忘記自己是如何辜負柴氏的信任,用柴氏給的兵力,扳倒了柴氏的。

功高震主

在皇帝的眼中,沒有什麼比權力更重要,一旦有人可能威脅到其統治地位,皇帝就會痛下殺手。尤其是那些功高震主的將領,即使沒有謀反之心,因他們能力太強,功勞太大,就會被皇帝所畏懼,下場可想而知。


得民心者得天下

趙匡胤認爲,政權固然從槍桿子裏出,但要得民心。所謂真理,就是如此:在有槍桿子的前提下,得到民心,爲大多數人爭取利益,這才能成大業,否則就是忽興忽滅的流氓。

先別管你的出處是什麼,也別管你的山頭是怎麼來的,只要你能得了民心,你就能得天下。

面對一起打下天下的老臣,趙匡胤深知這幫老臣如何得百姓的心,作爲帝王又如何能容忍自己的身旁,有這樣有能力,有兵權,有民心的人,讓自己整日不得安眠。



其實這正是宋太祖的高明之處,很多帝王爲了自己的統治,選擇將勞苦功高的將軍殺害,但太祖卻採用溫和的辦法,收回兵權,同時又震懾了老臣,看上去老將士們失去了權利,但實則,爲自己的家人,保全了性命。太祖這一出,不可謂是不高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