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古城是一座風水文化的博物館,吸引着海內外易友前來考察

曾祥裕 曾海亮

初冬的贛州古城,氣候宜人,曾祥裕喜迎一批海內外易友前來考察宋城風水。

贛州古城是一座風水文化的博物館,吸引着海內外易友前來考察贛州古城是一座風水文化的博物館,吸引着海內外易友前來考察

風水理念滲透在中國人民血脈之中,在風水理論的影響下,中國古代城市的選址、規劃等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如歷代都城建設中注重“擇中觀”,即選址時探求其適中的地理位置,通常爲一個區域的地理文化中心。同時,聚落、城市等的基址皆背山面水,一般位於水曲處或河流交匯處,周圍衆山環抱。

楊公的風水理念貫穿了整個贛州古城的規劃。

風水元素無非爲山水組合。

贛州古城是一座風水文化的博物館,吸引着海內外易友前來考察贛州古城是一座風水文化的博物館,吸引着海內外易友前來考察

一個城市依山臨水而建,贛州古城有九龍聚龜之說,羣山環抱,武夷山脈從東而來,羅宵山脈從西而來,南嶺山脈從南邊九連山發脈。

南嶺山脈是贛州古城的主脈,蜿蜒至崆峒山再到楊仙嶺至天竺山,再一條支龍山脈從峯山來,最後在章江河畔的賀蘭山,即今鬱孤臺龍盡氣鍾,結成了一處州府之大穴。

贛州城是三條龍脈匯聚下的一塊大盆地。方圓數十里內三條蜿蜒奔騰而來的龍脈和蜿蜒曲折的章江、貢江,兩水交匯成贛江源頭後爲贛州水口,在十里之外的儲潭形成了贛州總的水口,站在古城中心勘測水口爲壬子方。

贛州古城的佈局系唐末風水大師楊筠松大手筆繪就。

贛州古城是一座風水文化的博物館,吸引着海內外易友前來考察贛州古城是一座風水文化的博物館,吸引着海內外易友前來考察

唐末、五代初,寧都洛口人盧光稠入主虔州城,成爲第一個本土出身的最高行政長官,爲滿足自己稱王的政治企圖,盧光稠把城市進行了歷史上最重大的一次系統規劃和擴張,他聘請當時因避戰亂流落贛州的國師楊筠松爲古城作風水規劃佈局。楊公用他豐富的天文地理知識,把自己的風水理念貫穿了整個贛州古城的規劃。

曾祥裕率弟子實地考察古城風水,從中感悟楊公風水的魅力。

贛州城的祖山是崆峒山,龍脈經楊仙嶺蜿蜒至天竺山,再一條支龍山脈從崆峒山蜿蜒而來落脈於賀蘭山,爲龍盡氣鍾,盧王府坐向戊子火穴。

贛州古城不少機構及大戶人家坐向均依據風水理論。

贛州古城是一座風水文化的博物館,吸引着海內外易友前來考察贛州古城是一座風水文化的博物館,吸引着海內外易友前來考察

文化自信,理論自信,有利於專心致志傳承楊公風水理論,發揚光大。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求證了楊公經典著作《青囊奧語》的“顛,顛倒”及“金龍,一經,一緯義不同”。曾祥裕組織的這次考察活動,知行合一,讓易友們堅定了學習楊公風水的信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