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隋文帝对杨广的特别关照,使得杨广和杨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大降低了太子的威严。杨广知道他的这番话会起什么作用,独孤皇后当晚就把杨广的话告诉了杨坚,并且指出,杨勇与云氏苟合所生的孩子很有可能不是杨家的骨血,如果杨勇继位,杨家基业最后就要传给一个不明不白的孩子。

杨广是一个只要有百分之一机会,就能做出百分之百努力的人,当然这是指其没有去江都放飞自我的后半生。

天赋的聪明让他很清楚怎样才能搞掉自己的哥哥,成为天子。就像一只老练的苍狼一样蛰伏,静静地等待机会,然后再恰当的时候迅猛出击,务必一击致命。

果然,在太子杨勇二十岁左右,发生了一件意味深长的事情。

那年冬至,大臣依照惯例要给皇帝陛下行礼,考虑到与日渐年长的皇太子搞好关系的必要,许多大臣从皇宫出来后,又纷纷赶到东宫,于是在东宫门前不约而同形成了一副百官毕集的画面。

正在休息的隋文帝忽然听到东宫传来的朝乐之声,不禁十分奇怪,立即命人前去查看,随后太监汇报:太子见百官毕集,让左右盛张舞乐,接受朝贺。

本来喜气洋洋的文帝立即面若冰霜,这是礼法所不允许的。于是其脑袋里立即浮现出了一系列不详的词汇:诸如“勾结”、“攀附”、“政变”、“逼宫”。

他知道,即使太子没有不臣之心,也总是有小人作祟,正如当初劝他夺北周地位一样,毕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史书上讲,这件事情后,皇帝开始对太子“恩宠渐衰”,对太子的不满屡屡现于辞色。他似乎开始考虑是否要挑战一下那个神圣的“嫡长制”。

或许,隋文帝已经开始了更换继承人的准备,毕竟如果没有他的纵容,杨广是不可能在权威上取代嫡长子杨勇的位置的。

因为隋文帝对杨广的特别关照,使得杨广和杨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大降低了太子的威严。

比如,在南征伐南朝的战争中,杨广是统帅,有定南朝之功,在一统江南之后,杨广就任江南总管。这个安排,可以说是给予了杨广在太子之下最大的表现舞台。按道理而言,皇帝若是完全支持太子,是不会干出这种助长次子夺嫡资本的事情的。一般情形是,打压诸皇子,最好使他们完全成为透明人才对,然后杨广偏偏是这样的一个特例。

杨广聪明有本事没得说,但是政治智慧更高明的隋文帝不可能不清楚这么干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这无疑是一种相当明显的政治暗示,就差直接告诉杨广,你有机会,可以争一争了。

后来的李渊或许也存在相似的想法吧,虽然太子李建成让他很满意,但是李世民也不差啊,他也曾想过废天子而立世民,只是最终被裴寂劝说打消了念头,只是为时已晚,秦王早就形成了能与太子抗衡的势力了。

杨广呢,面对文帝给的机会,完全没有浪费,全部出色完成,同时在其任江南总管时期,兢兢业业,没有丝毫怨言,工作干得卓有成效,这对于新生的大隋王朝巩固已经分裂接近300多年的南方统治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李广相当低调,生活简朴,不搞任何奢侈品收藏,也不见鲜姬美妾,在朝野之间,名声极好。

史书上记载:皇上和皇后每次派遣太监宫女们到杨广府中办事,无论地位高低,杨广必定与萧妃在门口亲迎,设宴款待的同时,还送厚礼。身处江南的杨广通过这种政治技巧在京师构建了一张牢固而秘密的人际关系网。通过这个网络,他在南方受到称颂盛声传到到杨坚耳朵中时被放大了数倍。

而在帝国高层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为,像杨广这样条件出色的皇子历史少见,如果是这个皇子接杨坚的班,大隋天下会更有保障。

而在南方不断传来对杨广的称赞声时,杨坚与杨勇父子关系却形成了恶性循环。因为感觉到自己失宠,杨勇情急之下,错招频出。他不断派人去打探父亲的消息,窥测父亲的行止,然而由于行事不慎,探子居然被隋文帝抓住,文帝气愤地说:“朕在仁寿宫居住,与东宫相隔甚远,然而我身边发生的纤介小事,东宫必知,疾于驿马,我怪之甚久,今天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皇帝开始警惕太子篡位,增加了数倍的禁卫,晚上睡觉怕不安全,居然从后殿搬到了前殿。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许多大臣都预感到,太子怕是没有什么希望了。

得知这个消息的杨广,知道机会来了。

他找了个借口,进京面圣,和母亲独孤氏进行了一次密谈,在密谈中,他说,长兄杨勇不知何故,近来频频挑他的错,甚至屡次扬言要除掉他。前一段,晋王府潜入一个刺客,刚刚跳入王府就被抓住了,虽然百般拷打也不吐口,但是他猜测可能是太子派来的。

杨广知道他的这番话会起什么作用,独孤皇后当晚就把杨广的话告诉了杨坚,并且指出,杨勇与云氏苟合所生的孩子很有可能不是杨家的骨血,如果杨勇继位,杨家基业最后就要传给一个不明不白的孩子。

独孤皇后的这个枕边风吹的相当猛,对于怕老婆的杨坚所主导的帝国政治而言,那就是一场台风。

于是,开皇二十年十月九日,大隋长乐宫文华殿内,群臣毕至,脸色沉郁的杨坚,最终发布了废除太子杨勇的诏书。 这场不见血雨腥风的夺嫡大战,最终以杨勇被废为庶人,以次子杨勇成为太子而告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