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佐佐木友次不是狂热的好战者,他实在没勇气开着飞机去撞敌人的战舰。佐佐木友次的指挥官岩本益臣大尉就曾很明确地告诉过他:神风特攻队的首要目的是对美军造成创伤,把炸弹扔到敌人的战舰上,而不是送死。

今天我们来讲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主角是名叫佐佐木友次的日本飞行员。

众所周知,二战末期,败局已定的日本高层为了避免战败,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他们组建起所谓的“神风特攻队”,强迫士兵以自杀式袭击的方式为日军换来战损。“神风”二字取自于历史:公元1274年和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曾两次集结大军试图征服日本,巧的是,这两次征讨均被台风挡回。由此可见,“神风特攻队”这种战术已然是军国主义分子在绝境中心存侥幸的赌博。

虽然高层对每一名特攻队员许诺以“荣耀”,即驾驶着飞机冲撞美军战机或是战舰,这样的做法是英勇光荣的,配得上“天皇的战士”的称号。特攻队组建于1944年10月19日深夜,最初目的是寻找并歼灭美军航母。最初,它的骨干是一群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日军第一航空队的精英。在日军高层巧妙的包装下,特攻队变得“光辉”起来,也因此拢获了大批支持者。

其实,特攻队所做的勾当十分肮脏,且不说那些“飞行员”大多都是速成的,实战经验几乎为零,飞机还粗制滥造,到了后来,特攻队干脆逼迫士兵去送人头。为防止有人临阵逃脱,高层专门派出飞机为特攻队战机“护航”,看到有不对劲的就立马开火;同时,特攻队员的战机里只有能支撑单程飞行的油,可以说,只要登上了飞机,队员们便九死一生。

然而就在如此严苛的背景下,佐佐木友次却为神风特攻队出战了8次;奇葩的是,他能屡屡死里逃生,靠的不是精湛的驾驶技术或是过硬的心理素质,而是“偷奸耍滑”。

按照传统,特攻队飞行员在出征前都会吃顿好的作为“壮行饭”,佐佐木友次吃饱了就跟队友一块爬进战机,不料第一次出征,战友全部阵亡,他却幸存归来了。被问原因,佐佐木友次很无辜地说:有点紧张,加上当时太乱了,他跟丢了大部队,也没找到美军战舰,没办法就只能回来了。

谁都会犯错,更何况是第一次,谁料佐佐木友次第二次出征又是一个人回来了。这一次他说飞机出了故障,实在是没办法。上司不是傻子,一想就知道他是在划水。不过上司还指望着佐佐木友次去送人头呢,实在是不好发作。谁料这两次“侥幸归来”只是个开始,在随后的6次自杀式袭击中,佐佐木友次如幸运之神附体,在敌人和自己人的围追堵截下,居然一次又一次地幸存。即便是跟美军短兵相接,他也只是象征性地丢个炸弹,随即立马返航。

其实,佐佐木友次怂是怂,但也不是死皮赖脸的人。当第八次“幸存”归来后,无论是上司还是战友,他们都把他视为“懦夫”。在军国主义日本的环境下,这样的处境是相当难受的。佐佐木友次不是狂热的好战者,他实在没勇气开着飞机去撞敌人的战舰。其间,他多次试图自杀了结,但同样始终没有勇气。当第9次任务即将开始时,日本天皇宣布“停战”。战后,佐佐木友次一直活到了92岁。

其实,与其说佐佐木友次怂,不如说他就是个日军当中矛盾的具体体现。史家一直有这样一种说法:二战日本真正精干的军官都在中下层,高层决策者的水平实在是不敢恭维。实际上,虽然日本在战争中扮演的角色毫无疑问是邪恶至极的,但日军中确实不乏理智者。当“神风特攻队”这样的战术被提出后,立马有人对此表示质疑:高层又要把战争打到底,又拼命地逼迫飞行员去送死,人都没了还打什么仗?

佐佐木友次的指挥官岩本益臣大尉就曾很明确地告诉过他:神风特攻队的首要目的是对美军造成创伤,把炸弹扔到敌人的战舰上,而不是送死;“投下炸弹能命中的话,根本没必要用飞机去撞。”由此可见,佐佐木友次的“怂”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中下层日军官兵对战争的理智,毕竟生命仅有一次,打仗不是拍电影,凭啥要拿自己的命给军国主义当炮灰,况且这场战争败局已定?

如今,佐佐木友次的事迹被视为二战中的奇葩操作,被嘲笑为“大阪(指大阪师团,即日军第四师团)遗风”。然而换个角度一想,或许佐佐木友次这样的做法才是正常人的选择,而那些怀揣着对天皇的愚忠、硬着头皮开着飞机朝美军战舰撞去的做法,这才是真正的奇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