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再说雷达制导,当导弹发射后,导弹自己采用惯性的制导方向飞向目标,此时敌机的雷达也会将数据暴露给追踪导弹,导弹得到精准的数据,并自动修正飞行轨迹,朝目标方向快速追击,直到导弹击中目标。自从给导弹安装上跟踪雷达后,导弹便可以对目标进行追踪锁定,然后将信号传达给计算机从而改变导弹数据,直到击中目标。

导弹起初并不具备追踪目标的能力,是依靠动力人为的干预而减小与目标的误差。自从给导弹安装上跟踪雷达后,导弹便可以对目标进行追踪锁定,然后将信号传达给计算机从而改变导弹数据,直到击中目标。这种制导模式多用于地对空导弹。其实制导应该分为两部分,一个是控制,一个是引导,这也是制导导弹的主要系统。


该图为地对空导弹的发射

对于固定的目标,目标的信息是不变的,可以将数据存在导弹储存空间中,利用惯性制导系统击中目标。对于活动的目标,目前跟踪导弹主要分为雷达跟踪和光学跟踪,而光学跟踪主要用于30公里以内的跟踪,因为距离过远的话,目标信号太弱,很容易丢失目标,因此较远距离的目标都采用雷达跟踪。


该图为雷达追踪导弹

光学跟踪的原理是,在自然界中所有物体都会发出红外线,包括石头、钢铁等也会吸收太阳光而产生热量。而红外线跟踪就是利用物体的散热原理来追踪,但是再先进的红外追踪探测距离也不能超过30公里,因为跟踪器自己也会产生热量,随着追踪距离增加,自身的冷却剂也坚持不了太久,最后自身也成为热源,失去判断能力。现代的战斗机大多在飞行时都会产生高温废气、尾焰。由于尾焰的温度极高,甚至可能会达到2500℃,如此之高的温度也给了红外追踪导弹一个精准的目标。

该图为红外追踪导弹

再说雷达制导,当导弹发射后,导弹自己采用惯性的制导方向飞向目标,此时敌机的雷达也会将数据暴露给追踪导弹,导弹得到精准的数据,并自动修正飞行轨迹,朝目标方向快速追击,直到导弹击中目标。


该图为空空导弹的发射

现在的雷达制导导弹都可以进行“全程制导”。在它被发射后,雷达导弹通过引导头探测目标辐射或是反射的电磁波形成引导信号,并不需要在前半段通过传达给计算机进行追踪了。而发射导弹有个必要前提,需要己方发现并锁定了目标,通过在敌我识别系统判断目标是来自外来入侵后,锁定目标,发射追踪导弹对其进行精准打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