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内外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了,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经济结合的核心内容,是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关键所在,也是促进全社会知识存量增加的核心动力。惟有形成世界级的科技成果转化规制和体系,才能集聚培育顶尖的科技创新人才,创造出引领一个时代的原创成果和未来产业,使我国逐步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正处于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充满机遇,又面临挑战。科技成果转化将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促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作用。

一是能够真正把握住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

未来10~20年,以AI、生物、纳米等为代表的新科技领域中创新突破将层出不穷,要以率先形成未来产业的战略愿景为牵引,将突破性原创成果转化与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增强相协同。

二是能够有效促进硬科技创新创业以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科技创业是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和载体,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都是通过激励创业进而创建引领技术浪潮的引领型公司,来实现新旧产业、新旧就业、新旧动能的转换。

三是能够有利于加快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

科技成果转化是迈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渠道。围绕国家创新体系的效能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够牵引创业型大学、使命型科研院所和创新型企业的形成发展,为现代大学制度、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现代产权制度的完善奠定基础。

为此,需要着眼于价值导向、主体增强、人才流动和财富效应等,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一是愿景导向促进科研成果价值实现

鼓励高校院所开展科学展望和技术预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愿景,优化学科布局和能力建设,将科研选题与战略需求、前沿探索与领先应用充分结合起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知识资本,强化教育培训体系、夯实人力资本,在全社会倡导和形成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的的风尚。

二是多措并举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增强

探索税收抵免、创新收益减税、基础研究减税等普惠性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增强创新能力。财政资金向中小企业适当倾斜,基于供应链和创新链,支持合作研究和开放创新,促进大中小企业联动发展。采用创新型政府采购、订购等需求侧政策,使科技成果在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生态圈中得以顺畅转化。

三是打破壁垒促进人才自由有序流动

切实落实扩大高校院所自主权政策,探索施行编制动态管理机制。鼓励高校院所探索学术休假制度,让科研人员能在2~3年学术休假期内到企业工作,实现产学研的无缝对接。在科研机构、创新功能平台等探索推行双聘制,使优秀人才能够实现身份的柔性转换。

四是制度供给促进财富效应整体优化

以信任为前提、以诚信为底线,将先投后奖等多种成果转化形式纳入递延纳税、税基优惠等覆盖范围。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示范效应和托底效应,鼓励金融科技在科技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为成果转化提供战略性资本支撑。支持高校院所细化量化标准,将有突出贡献的成果转化服务人员纳入转化奖励对象范围内。

国内外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了,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经济结合的核心内容,是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关键所在,也是促进全社会知识存量增加的核心动力。惟有形成世界级的科技成果转化规制和体系,才能集聚培育顶尖的科技创新人才,创造出引领一个时代的原创成果和未来产业,使我国逐步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