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兒童顧名思義就是指那些上沒有到達入學年齡的兒童。在我國兒童入學的年齡被規定爲六歲,所以那些三到六歲前的兒童都屬於學齡前兒童。

而父母們在孩子上學之前對他們進行的教育和培養就叫做啓蒙教育。在這個階段,雖然孩子們沒有進入系統的學習,但是家長們對於這種啓蒙教育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而家長們如果想要做好自家孩子的啓蒙教育,就應該掌握好學齡前兒童的發展特徵,因爲這才更有利於對於孩子的教育培養:

在上學之前孩子,孩子的生長發育是有一定規律和順序的。比如孩子在學習走之前肯定需要先學會站,再學會說話之前肯定要先學會理解。所以父母們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就應該遵循孩子的這些發展規律。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爲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經過多個認知發展的階段。而在不同的階段,他們的認知發展程度也有所不同,而家長們在對孩子進行教育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好他們認知發展的程度,並根據孩子認知發展的程度,隨時地調節對孩子的教育計劃。

01學齡前模仿能力強

學齡前的兒童非常習慣於對成人活動的模仿,他們會模仿成人世界中各種各樣的活動。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成人世界中的交往活動。

父母們可能會發現孩子在上學之前,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和周圍的小夥伴玩耍。這是因爲他們發現,周圍的成年人都會和他人進行一定的社交活動,他們爲了滿足自己的這種模仿需求,也會像成人一樣和其他小朋友進行社交。

在我國的傳統教育中,有一種流傳至今並且依舊非常受歡迎的早教方法就是國學啓蒙。雖然很多父母都非常支持着國學啓蒙,但是他們大部分都只是敷衍了事,並沒有真正的用心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啓蒙。

可是父母們應該意識到,如果真的想要做好對孩子的學前教育。其中國學啓蒙就是非常必要的。

02國學啓蒙的必要性

1.有利於孩子認識社會

孩子在六七歲的時候就開始接觸社會,對社會有一定的瞭解。而國學啓蒙教育中就涉及了很多關於社會方面的知識。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國學啓蒙教材《三字經》就涵蓋了很多社會方面的知識,有利於孩子形成對中國社會的基本認識,對中國文化的早期接觸。

2.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

孝敬父母是中華傳統美德之一。所以在國學啓蒙教育中也包括了對孩子感恩意識的培養。例如在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古籍《弟子規》中就處處體現了感恩精神,這就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能夠受到感恩教育的影響。

3.有利於孩子繼承優秀傳統文化

父母在對孩子進行國學啓蒙時,會運用到很多古典書籍,在這些古典書籍中也蘊含了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所以孩子在學習這些古典書籍時,也能在瞭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一定的繼承和發展。

03孩子的啓蒙教育除了需要父母重視國學啓蒙以外,這3點也是非常關鍵的

1)營造良好的氛圍

孩子在進入學校之前長期生活的地方就是家庭。所以父母們如果想要給孩子上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就應該爲孩子營造積極的家庭氛圍。因爲孩子只有在幸福快樂的氛圍中,纔會擁有健康的身心,發展纔會更好更順利。

2)做好孩子的榜樣

外國有一位科學家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所以父母們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今後的發展能夠在自己的期待中,就應該做好孩子的榜樣。無論是哪一方面,父母都應該成爲一個積極的帶頭人,引領孩子朝着好的方向前進。

3)積極培養孩子的興趣

當父母喜歡自己的孩子有一定突出的特長時,千萬不要忽略,要爲孩子積極地營造發展空間,把他們的特長髮展成他們的優勢。只有這樣,當孩子今後進入學校接受系統教育時,纔會對自己的學習更有信心,更有機會取得成功。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們不僅要重視他們的學校教育,更應該重視他們在進入學校之前的啓蒙教育。只有在啓蒙教育的時候打好了基礎,孩子在進入學校學習之後才能更好地適應和發展。

相關文章